唐代被迫成为叛贼的悲催宰相,他是谁?有兴趣的读者一起来看看吧!
乔琳,匈奴人,祖籍山西太原,生年不明,年轻时家境贫寒,但能努力学习。天宝年间(公元742-756年)考上进士后,历任成武县尉、朔方掌书记、御史监察等官职。
乔琳天生洒脱不羁,经常戏谑同事。她在监督皇家历史时,经常和皇家历史的毕耀(大诗人杜甫的朋友)互相嘲讽,逐渐结缘。他们互相弹劾。结果,乔琳被降职为巴州外司。
后任南郭县令、殿中侍御史、果、绵、遂三州刺史、大理少卿、国子祭酒、怀州刺史等官职。
大历十四年(779年),唐德宗即位后,提拔教师——东宫侍读张涉及散骑常侍。
唐德宗曾向老师张涉咨询治国理政问题。张涉和乔琳交朋友,于是趁机推荐乔琳,说他有宰相的才华。
[img]156222[/img]
于是唐德宗提拔乔琳为御史大夫,同平章事。
张涉愚弄了皇帝。乔琳高居相位,令人震惊。乔琳年纪很大,耳聋眼花缭乱。她演奏正确的时候经常语无伦次,她说的一些话也很不合适。
仅当了80多天宰相,就被唐德宗免职,降为工部尚书,张涉也逐渐被皇帝疏远。
唐德宗的生母沈氏在安史之乱时期失踪,成为名义上的皇太后。他的真实身体从未见过任何人或死亡。唐德宗为此感到难过和不安。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第一年(780年),中书舍人高参建议寻找太后。唐德宗以弟弟和睦王李陈为奉迎使,乔琳为副使,沈氏家族四人为法官。他在唐朝不断寻找,但一直找不到。唐德宗再次对乔琳的表现感到非常失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年(783年),泾原军发动叛乱,攻占长安城。唐德宗匆匆逃往奉天(今陕西乾县),乔林被奉诏护送。在此期间,他被改为官员部门的尚书和王子的年轻老师。叛军掠夺了首都的府库。这一事件的历史被称为“奉天之难”,朝廷从此以尊严扫地。
不久,叛军建立了太尉朱巴[cǐ]为皇帝建立了“大秦”政权。
兴源元年(784年),“大秦皇帝”朱巴率兵包围奉天。唐德宗别无选择,只能逃离梁州(陕西汉中)。走在盘山路上,乔林提议以马困为由与大队分开。
[img]156223[/img]
唐德宗认为乔琳是个老人,很怜惜他,于是赏赐御马一匹,百般挽留。
乔琳强烈拒绝,声称自己年纪大了,在山路上受不了颠簸。
唐德宗失望地叹了口气,不得不和乔琳说再见,还把马鞭给乔琳留念,乔琳和唐德宗分道扬镳。
乔琳走到仙游寺,决定出家,于是剃了头发当僧。
朱得知消息后,派出数十名骑兵进入寺庙,生拉硬拖,将乔琳迎到长安城,任命为官员尚书。
兴元元年(784年)六月,西平王李生攻灭叛军,收复长安,朱兵败被杀。
作为叛军的伪官和俘虏,乔琳被关押。李生认为乔琳年老体弱,被迫成为伪官,请皇帝赦免他。
唐德宗非常生气地说:“乔琳多次被朝廷委以重任,却失去了人臣的节操,接受伪命后诽谤朝廷,这种忘恩负义的人,怎么能赦免呢?”
7月初七,乔琳被判处斩首,临刑前仰天长叹:“乔琳7月7日出生,7月7日死亡,难道不是生命吗?”
乔琳:原来是唐朝宰相,为什么被迫成为反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