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亡国之君中,恐怕很难找到崇祯皇帝向明末皇帝无奈地用死亡宣告自己王朝的灭亡。也很难找到一个想尽办法拯救国家而不考虑自己家庭后路的末代皇帝。我曾经和朋友们谈过明朝的死亡,但我对此感到困惑。即使崇祯爱自己的脸到了极点,拒绝被嘲笑逃跑,王子也应该暂时逃到南京。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北京陷入困境,即使他在煤山自杀,作为陪都的南京也可以立即以王子为中心,建立一个无可争议的“救亡政府F”。为什么会有“福、鹿之争”和许多“北太子案”?
[img]45789[/img]
图片来自网络
然而,除了崇祯皇帝的好面子,最大的弱点是多疑。很难想象包括他的儿子在内的任何人都能信任他。不去南京就是面子,不让儿子去南京就是多疑——他怕自己成为李隆基的第二名,万一北京没有失守?如果16岁的儿子在南京自立为帝,奉自己为太上皇,架空自己,该怎么办?@ 崇祯皇帝在担心北京难以保护玉石的焦虑中,带着三个儿子和自己坐在北京沉没在农民军的海洋中——这是不合理和逻辑的,但事实就是如此。
九门相继落入敌人。崇祯可以杀死或杀死皇后、妃子和公主,也可以一死殉国。然而,对于三个儿子来说,他们仍然希望逃跑,重振国家,所以他们把他们交给了心腹的太监,让他们找到逃跑的方法。然而,这个太晚的决定并没有挽救王子的命运。那些通常最受皇帝信任的太监没有勇气和忠诚。面对北京到处都是农民军的局面,他们要么让王子在街上自杀(这仍然是善良的),要么干脆带着王子去大顺军求功,于是他们都落入了李自成的手中(取决于《A申核真略》和《定思小纪》)。
李自成并没有马上杀了他们,而是带他们去征服吴三桂,他打着“克复神京、奠安宗社、干坤再整、日月重光”的旗号反对他,为了用王子威胁吴三桂——李自成自然不会知道吴三桂后来对南明永历帝的所作所为,否则他永远不会想出这个主意。在山海关,李自成被吴和满联军击败,然后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三位王子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摆脱了大顺军,走上了不同但最终相同的道路。
[img]45790[/img]
图片来自网络
说“同途同归”,是三位皇子虽然相差几十年,但最终都死在满清朝廷手中。
先说皇长子,也就是王子朱慈朗。他的身份是最高贵的,他的运气和经历也是最差的。逃离大顺军后,他可能想找亲戚。他回到了已经落入满清手中的北京,找到了祖父周奎,住在周家。并与崇祯皇帝砍下一只胳膊的长平公主妹妹重逢,兄弟姐妹抱着头痛哭。然而,周家都是势力恶棍。烫手山芋在哪里得到保护和安置?
王子的叔叔周毅站出来,刚安顿了两天的王子立即离开了。在混乱的军队中遭受足够痛苦的王子早已充满了怨恨。当他看到这些臣子和亲戚的不忠时,他在哪里能阻止火灾?他和叔叔大吵了一架,以至于双方都用拳头和脚加在一起。最后,他震惊了邻居和巡逻队。周奎看到他无法隐瞒,所以他报告了他的孙子。
清朝摄政王多尔根无缘无故地抓住了明朝的真命天子。据说他应该欣喜若狂,但事实上,明朝王子的被捕并不是那么简单,杀人和留下来都很麻烦。作为外来入侵者,满清一方面可以埋葬崇祯皇帝,善待所有不再抗拒的人,另一方面也永远不会软化他们统一中原的障碍。可明太子正好处于这两种态度的矛盾中,如果留着他,明朝的忠臣义士就会心怀希望地打着他的旗号。但是如果他被杀了,满清为明朝君父报仇的说法就会自食其言。
[img]45791[/img]
图片来自网络
多尔根不愧为一位聪明的政治家。他很快想出了一个一举两得的好主意,那就是让人们指出王子是假的,以冒充王子的罪杀死王子。于是,一场“认证真伪王子”的闹剧上演了。首先,亲戚们承认,王子的祖父周奎和叔叔周毅自然理解了摄政王的意图,坚持王子是假的,长平公主坚持说是真的,周奎打了一巴掌也不敢再说话了。原太子的侍奉太监有几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指认是真的,立即被处死,剩下的也承认是假的。原内阁大学士谢升,曾经是太子老师,也指出是假的。
虽然王子当众说谢先生,某年某月某日,你讲书的时候说了什么,但你还记得吗?谢升哑口无言,不情愿地撤退了。但结果出来了,王子是假的!其他人坚持说这是真的好办,杀!一气杀了十五个争论的大臣,终于没人敢说话了。当王子被压在断头台上时,他可能明白,当他来到北京时,他看到满清埋葬他的父亲和皇帝,以为他会善待他,但父亲和皇帝死于礼貌,他活着。他终于没有机会作为前朝太子去死了。
朱家皇族在康熙年间被斩首:没有人幸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