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致命错误!【五代十国第一明君】拱手送江山?

960年1月4日后,周禁军殿前司都点检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将年仅7岁的小皇帝柴宗训赶下台,建立北宋王朝。柴荣的死离“五代第一明君”柴荣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了。几十年后,北宋王朝在后周积累的强大政治军事力量的基础上完成了统一。后人经常谈论这件事,都叹了口气,假设柴荣再活十年,那么历史可能是另一个场景。

[img]43358[/img]

图片来自网络

遗憾的是,历史无法假设,但后周王朝的取代与柴荣临终前的安排直接相关。正是柴荣犯了致命的错误,使老谋深算的赵匡胤有机会颠覆了郭威创造的后周政权,柴荣成长繁荣。这不是假设历史,而是关于柴荣的决定和赵匡胤的对策,探索历史背后的阴谋。

959年4月后,周世宗柴荣率领成千上万的水陆军队征服燕云地区。军队的出兵非常顺利。一个月后,益津关、瓦桥关、莫州、颍州被收复。这时,精力充沛的柴荣召集将军讨论军事情况。他本人打算完全收复燕云十六州,并主张继续用兵。然而,柴荣非常不高兴,并决定进入军队。但当晚,柴荣突然病重,被迫撤军。

在北征和撤军期间,军队所需的物品由首都运输。在此期间,有人拿起一张写着“点检查”的小木牌。你在做什么?当时,柴荣皇帝病得不起。他所做的不言而喻,所以人们谈论了这件事。当军队撤军到禅州时,柴荣命令军队停止撤军,没有召见任何文武官员,这让人们感到恐慌。

因此,官员们找到了郭威的女婿、女婿、殿前司都点检张永德,对他说:“天下未定,根本空虚,四方诸侯唯幸京师有变。今天的禅,汴相去很近,不速归以安人情,顾夕之劳,迟回到这里,如果有不可忌讳的话,奈宗庙怎么样!”。于是张永德遇见柴荣,把众臣的意思传达给柴荣。不料柴荣说:“谁让汝为此说?张永德如实回答。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柴荣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我固知汝必为人所教,独不喻吾意!然而,观汝之穷,恶足当此!即日迅速启程返回汴梁。

[img]43359[/img]

图片来自网络

柴荣为何故意在禅州拖延时间,不见群臣,面对张永德会说这样耐人寻味的话?柴荣柴荣有两个目的,一是观察禁军诸将的动向,二是观察天下藩镇的动向。柴荣想趁着自己还在,一举铲除那些寻求篡位的野心家。不幸的是,张永德不了解自己的行为。来日为数不多的柴荣只能匆匆回到汴梁,并采取最终补救措施延续后周王朝。

回到汴梁后,已知来日无多的柴荣对内外进行了一系列安排,具体如下:

1.皇后,皇子

柴荣以魏王傅彦卿的女儿为皇后,以皇长子柴宗训为特进左卫将军,封梁王。傅彦卿是当时当地著名的藩镇将领,为了防止他觊觎王位,他的女儿被列为皇位。五代时期,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则,没有王子。封柴宗训实际上是为了确定他是继承人。

2.确定三宰相辅政格局

此时,柴宗训还是个孩子,无法处理国家政府。柴荣命“宰臣范质,王溥,了解枢密院事。以枢密使魏仁浦为中书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先充枢密使”。事实上,所有军国大事都是由三位文人全权处理的。

[img]43360[/img]

图片来自网络

3.调整禁军人事安排

下周的禁军分为两部分:殿前司和侍卫亲军司。柴荣调整了这两个部门。首先,他削减了殿前司都,检查了张永德的军事权力,将赵匡胤提升到两个层次,并任命殿前司都进行检查;然后,他将侍卫亲军指挥使李重进安排到淮南,守卫扬州,并将侍卫亲军司的军事权力移交给副指挥使韩通。

4.藩镇“换镇”

柴荣为削弱藩镇势力,以青州节度使李洪义为永兴军节度使,永兴军节度使王彦超迁镇凤翔。同时,他将削减军事职务的张永德调任禅州节度使,并指挥所有保镖和军队使李重进镇守扬州,担任淮南节度使。

作为“五代第一君主”,柴荣知道军队的重要性。他一直在为两个人辩护,张永德和李重进。张永德是后周创始人郭伟的女婿。李重进是郭伟的侄子,柴荣是郭伟的侄子。换句话说,他们和柴荣一样,也有即位的合法性。此外,柴荣最担心他们,因为他们已经战斗了很长时间,有着深厚的军心。最后,959年7月,一代明君柴荣去世,39岁。

应该说,柴荣的安排是合理的。他以文制武,用三个文人管理政府。同时,他任命赵匡胤等人领导禁军,并命令藩镇改变城镇,以实现内外稳定的局面。然而,这似乎是一个完美的人事安排,在赵匡胤的亲信手中被摧毁。换句话说,赵匡胤取得了成就。赵匡胤颠覆后,周政权只用了三招,一拉二骗三变。

首先,赵匡胤在后周的禁军中工作多年,与高级将领(义社十兄弟)有着深厚的关系。柴荣死后,殿前司已完全控制在他手中,韩令坤、张令铎、高怀德等侍卫亲军司的高级将领也成为赵匡胤的心腹。控制军队后,赵匡胤花了很多钱和朝鲜官员交朋友,送钱送别墅。不管大小,他们都互相交流。一些中下级官员投靠,比如潘美,三辅臣王溥主动给赵匡胤送别墅。

[img]43361[/img]

图片来自网络

一切关系顺利后,赵匡胤离兵变还有一个机会,赵匡胤虽然是殿前司的都检,有统兵之权,但没有调兵之权。调兵需要三个辅臣下令,然后侍卫亲军司副司令韩通批准。于是赵匡胤用了第二招-骗。960年正月,朝廷得到奏报,契丹、北汉联合出兵,攻打镇州、定州。于是三辅臣商量后,决定由赵匡胤领兵出征,猜测很可能是王溥的提议。事实证明,契丹和北汉是“出兵”的。

第三招读者应该都很熟悉。960年正月初四,赵匡胤在陈桥上演了一部兵变剧。赵匡胤大军浩浩荡荡地回到汴梁时,兵变的唯一障碍,侍卫亲军司副司令使韩通被赵匡胤的“特种部队”杀害。面对三辅臣,范质当场质问赵匡胤:“先帝养太尉如子,今身不冷,怎么办?赵匡胤一时无言以对,只好掩面而泣。虽然赵匡胤相当慷慨,但他的部门不在乎这些。他声色俱厉,拔出佩刀威胁,范围无法恢复。他不得不同意赵匡胤的立场。就这样,柴荣的精心安排终于变成了泡影。

志在天下的柴荣在即位之初曾说过:“寡人要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人,十年致太平。”然而,天不假年,但最终他只在位五年零六个月。年不永,美志不就,悲!


致命错误!【五代十国第一明君】拱手送江山?致命错误!【五代十国第一明君】拱手送江山?

,,

  • 宋太祖暴死谜雾是情杀?还是权利的争夺而死的
  • 在历史中为了皇位,可以父子反目,兄弟相残,只为了那无上的皇位。在历史上有个朝代定了一个兄终弟继的规矩,这就造成一位伟...

  • 一条杆棒等身齐:揭开太祖赵匡胤的武功有多高
  • 太祖赵匡胤出生于军人世家,他的父亲赵弘殷在后唐时期就掌管禁军,后因战功升任护圣都指挥使。都说虎父无犬子,赵匡胤的武功...

  • 郑贡用酒救了一个国家 为什么最后却喝死了自己?
  • 中国社会一直是一个喝酒的社会。陌生人只要坐在酒桌上喝几杯酒,自然会有更多的话,关系也会慢慢熟悉。毫不忌讳地说,在中国...

  • 揭秘:宋太祖赵匡胤的治国方略及具体实施!
  • 宋太祖赵匡胤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家庭。他早年经历了人生的坎坷,对社会底层人民的疾苦有了很好的了解。他决心用自己的努力改...

  • 心软手软,为什么宋太祖没有大屠杀开国功臣?
  • 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刘邦采取陈平“伪游云梦”的策略,逮捕了西汉开国功臣、楚王韩信。韩信说:“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

  • 宋太宗赵光义是怎样进行宋朝的统一大业的
  • 赵光义稳固帝位后,继续统一事业。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在宋朝的政治压力下,割据福建漳泉两府的陈洪进,割据两浙的吴越钱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