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惠帝刘颖是刘邦和吕雉的儿子,也是西汉第二任皇帝。他16岁就位(前195),23岁去世(前188),在位仅七年。在这短短的七年时间里,汉惠帝长期沉迷于饮酒和娱乐,不问政府。那么,为什么汉惠帝长期饮酒和娱乐,不问政府呢?
汉惠帝不问朝政
据说汉惠帝长期不问朝政,与吕雉的专权有关。
据《史记·吕太后本纪》记载,汉高祖刘邦死后,吕雉开始清算曾经受到刘邦青睐的妃子。戚姬最受刘邦青睐。她的儿子刘如意几乎被刘邦列为王子,成为吕雉重点清除的对象。
公元前194年,吕雉命人毒杀刘如意,砍断戚姬的手脚,挖眼睛,熏聋耳朵,倒哑药,扔进猪圈,然后请汉惠帝参观。
惠帝看到齐姬被做成“人”,哭了起来。从那以后,他病倒了,一年多都起不来了。他还派人对母亲吕雉说:“这不是人们所做的。作为太后的儿子,我再也治不好世界了。”
吕雉毒杀刘如意,把戚姬做成“人”,被很多人视为吕雉残忍的证据和谈资,从而忽略了这件事背后隐藏的极其残酷的权力斗争。
[img]42758[/img]
汉惠帝生活在吕雉阴影下
虽然戚姬和他的儿子刘如意几乎夺走了汉惠帝的王位,但按照汉惠帝自己的意愿,他仍然不想杀死戚姬的母子。
吕雉准备杀刘如意,设计骗他回首都。汉惠帝知道后,亲自去霸王那里迎接刘如意,和他一起回到宫殿,亲自保护他,和他一起吃饭睡觉。
汉惠帝这样做的意图很明显。他想保护刘如意。然而,吕雉忽视了汉惠帝的意愿,最终找到了一个机会毒死刘如意,并把齐姬变成了一个“人”。更让汉惠帝无法忍受的是,吕雉还要求汉惠帝参观“人”。
著名学者易中天先生认为,吕雉把戚姬做成“人”,让汉惠帝去看。司马迁可能在编故事,无中生有。吕雉杀了戚姬,没必要把戚姬做成“人”;此外,即使吕雉把戚姬做成“人”,也没有理由让汉惠帝去参观。
然而,至简认为,吕雉把戚姬做成“人”,让汉惠帝参观,不仅是真的,而且有很强的政治意图。吕雉这样做实际上是在警告汉惠帝,吕雉今天有最终决定权,而不是你的汉惠帝。在“参观”了“人”之后,汉惠帝终于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很沮丧,不问政府。
汉惠帝无能为力
汉惠帝长期饮酒作乐,不问朝政的第二种说法是,西汉初年,需要休养。
萧何死后,曹参继任西汉相国。曹参是相国,坚持黄老哲学,萧规曹随,整天喝酒,无为而治。
[img]42759[/img]
对此,汉惠帝一开始非常不满。他在曹参的儿子曹面前抱怨曹相国不理政事,觉得曹参看不起自己,对曹参说:“你回家后,试着私下问你父亲:‘高帝刚刚告别了大臣,皇帝很年轻。作为一个相国,你整天喝酒,遇到麻烦也不向皇帝请示。根据什么考虑国家大事?’但不要说这些话。我告诉你。”
曹参假期回家,业余时间陪父亲。果然,他把汉惠帝的意思变成了自己的话,劝曹参。曹参听了之后,怒不可遏,打了曹参200板,说:“你小子赶紧滚回皇宫为皇帝服务。国家大事不是你应该说的。”。
第二天,汉惠帝指责曹参为什么惩罚曹察。曹参先是脱帽谢罪,然后问汉惠帝。请仔细考虑一下。在圣明英武中,你和你的老子谁强?当然,汉惠帝说我怎么敢和先帝相比呢!曹参又问,陛下认为我和萧何谁更贤惠?汉惠帝稍加思考,说,你似乎真的不如萧何。
曹参不作为
曹参说,这不是结局。高帝和萧何平定了世界。法律已经明确了。现在陛下放弃了衣服。我们应该遵守各自的职责,遵守原有的法律,而不是随意改变。不是吗?
曹参一句话,把汉惠帝顶得无言以对,只好聊聊,好吧,没事,你可以休息一下。
[img]42760[/img]
在古代社会,相国是国家行政的领导人,具有巨大的权力和作用。例如,在明朝中后期,有许多荒谬的皇帝,但只要内阁的辅助部长(相当于西汉相国)尽职调查,帝国仍然可以像往常一样运作。相反,如果相国不理事,皇帝就会被砍断,他就更难有所作为。
汉惠帝时期,曹相国选择不作为,汉惠帝成为政治上的“人”。他没有手脚,看不见,听不见,说不出话来。另外,别忘了汉惠帝当时才十几二十岁,上面还有吕雉。他不选择整天喝酒玩乐,也不问朝政。他还能做什么?!
政治[人]:为什么汉惠帝长期不问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