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蒲宗孟,北宋[任性]大臣:另类备受争议的名臣

蒲宗孟,字传正,四川阆州新井县大成村(今南部县宏观乡老观村)人,北宋著名大臣。蒲宗孟在官场上几起几落,职位最高的是尚书左丞(相当于副宰相)、资正殿学士。后来被贬出京城,当过多个州的知州,终于死在任上。蒲宗孟在历史上颇有名气,属于争议人物。当时他不仅与苏轼、周敦颐等名人交往密切,而且是王安石变法时的忠实支持者和执行者。他为人正直,敢于劝诫,在皇帝面前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然而,在政治上,史书批评他“为政惨酷”,有人把他当成“官逼民反”的反面教材。而他的个人私生活,竟然被珍惜墨水如金的史书罕见地详细记录下来,可谓是另类到极致的人物。

[img]39255[/img]

蒲宗孟所在的家族被称为蒲姓清风阁系,他和弟弟蒲宗闵被视为祖先。蒲姓清风阁系是川东北蒲姓最大的分支,主要分布在三个地方,如盐亭、绵阳、西充、南充、南部、阆中、广元等。

为官干练,积极支持王安石变法

南部县宏观农场对面有岱城山,据说是蒲宗孟的出生地。蒲宗孟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他的高祖蒲蒙在唐末是太守。为了避免战争,他搬到四川利州(今广元市)青树坝。

蒲宗孟的父亲蒲颖士出生在阆州新井县大成村。蒲宗孟出生在阆州新井县大成村,因为他是阆州(今阆中市)的教甲(相当于市教育局长或市公立学校校长)。

宋仁宗赵真皇佑五年(1053年),蒲宗孟考中进士,出任贵州(今重庆奉节县)观察推官,负责司法事务。蒲宗孟的职位主要是挂职,没有实权。宋英宗赵曙治平年间,全国水灾地震严重,蒲宗孟坐不住了。他把笔交给朝廷,谴责有关大臣、宫禁、宦官对预测灾害和救灾无效。

这给后来的宋神宗赵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赵旭继位后,将蒲宗孟调到首都担任作郎,在馆阁中校正文件档案,制定各种制度。

蒲宗孟对手的实法赞不绝口:“近制,民以手其实是他家的财产,官为注册,以百年无用不明的地图,全力以赴,这个世界的良法也是如此。”

然而,保守派和其他变法派官员批评手法。时任密州知州的苏轼甚至抵制手法在密州实施。他们的原因是鼓励手法告密,会毁了人心和公序良俗。

事实证明,在实施手实法的地方,官员扰民,奸人批评。最后,宋神宗下令停止手实法。

诚实敢言,开学士佩戴金鱼先河

蒲宗孟刚正不阿,敢说话,甚至直接质问皇帝,胆子真大。蒲宗孟后来被提升为翰林学士兼侍读。翰林学士主要负责向皇帝起草诏书,相当于皇帝的秘书。侍读是给皇帝讲的,皇帝经常可以在两个职位上看到,是皇帝的重要大臣之一。由于北宋重文轻武,除宰相外,韩林学士是朝廷官员中最光荣的官职。只有最有学问、最有威望的文士才有资格承担责任。宋神宗对蒲宗孟的工作非常满意:“翰林学士是一个有职无阶的清淡职位,但与君主非常接近,这是其他官员无法比拟的。因此,宋神宗赏赐蒲宗孟在官服上佩戴金鱼袋。金鱼袋始于唐朝,朝廷官员佩戴证明身份的东西。官员那么多,经常在朝中来来往往,戴着金鱼袋来表明自己的身份。官员给金鱼袋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从蒲宗孟开始,学士在官服上戴金鱼袋。

[img]39256[/img]

蒲宗孟在任翰林学士兼侍读期间,枢密都承诺(负责枢密院内部事务、检察枢密院主任以下官员功过及其迁补等事务的官员)。)张成一非常放肆和专横。张成一的地位高于学士学位,更接近宋神宗,经常参与重大政治事务。@ 张诚经常假借宋神宗的旨意威胁其他官员。

蒲宗孟注意到后,他问宋神宗张诚一的话是否有这些意图。结果,他发现它们都是假的。宋神宗认为蒲宗孟是正直的,并将他提升为尚书左丞(正二品)。此时,蒲宗孟在仕途上达到了顶峰。

蒲宗孟没有让人失望。他采取了暴制暴的方式。他下令抓住强盗后,也以同样的方式处死。如果有人抓住了强盗,他可以在同一天去州政府大厅领取奖励。

蒲宗孟带兵攻打贼窝,抓了一些强盗,先挑了脚筋,然后依法处死。这种做法最初震慑了强盗,但后来不仅没有拿走贼窝,反而引起了强盗的激烈反击,对当地人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强盗们盘踞在梁山水泊,难以捕捉。蒲宗孟下令:“严禁船只进出水荡。”这一举动非常有效。强盗的粮食供应被切断,不得不离开梁山泊贼窝。

蒲宗孟严厉打击了强盗,最终控制了强盗。然而,蒲宗孟并没有放松对运州社会保障的治理。只要小偷被抓住,蒲宗孟就会割断他的脚筋。有时候,情况还没有完全清楚,冤枉好人的事情时有发生。

蒲宗孟干脆住了下来,两人谈了三天三夜。蒲宗孟感慨地说:“世界上怎么会有这样的高人?“我听说周敦颐的原配夫人陆已经去世一年多了,留下了一个一岁多的孩子。周敦颐43岁时,蒲宗孟开始合计:“六姐还没结婚。她通常心胸开阔。这个老周正好合适。“蒲宗孟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周敦颐之后,周敦颐也觉得身边真的需要一个女人来照顾自己的家庭。蒲宗孟的六个妹妹是一个好家庭。这段婚姻很好,所以她同意了。第二年春天,周敦颐去阆中迎娶蒲氏。蒲宗孟的原配夫人陈氏,是阆中著名的“三陈”(陈尧老、陈尧佐、陈尧咨)姑姑。陈氏死后,宋神宗追封她为河东太夫人。据说周敦颐听说蒲宗孟单身后,把妹妹嫁给了蒲宗孟。

[img]39257[/img]

蒲宗孟和周敦颐情趣相投,互相欣赏,结合婚姻关系,始终保持着密切的交流和友谊,经常有书信交流,包括诗歌和歌唱。

周敦颐死前,他给蒲宗孟写了一封信,说:“我不能补贴万分一,也不能偷一瞬间的生命。为了看到尧舜礼乐之盛,我今天死了,我的生命也死了!”周敦颐死后,蒲宗孟写了《连溪先生的墓碑》,称赞周敦颐“孤风远操,寓于尘埃之外,常有高栖遐逃之意”。

蒲宗孟曾通过书信对苏轼说:“晚年学道有所收获。”苏轼回答说:“闻所得很高,固以为慰。然而,还有两个,还是想劝,一个是节俭,另一个是善良。”苏轼如此正式的建议表明,蒲宗孟当时享有很高的生活声誉。

蒲宗孟也有一个著名的故事。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位100多岁的老人,问他如何保持健康。老人说要清心寡欲,戒酒、戒色、戒贪、戒纵乐。蒲宗孟听后,低头想了想,说:“如果是这样的话,哪怕活到千岁,有什么用?”

据说蒲宗孟死后,发棺24个地方,属于秘葬,至今没有人知道他的尸骨到底埋在哪里。


蒲宗孟,北宋[任性]大臣:另类备受争议的名臣蒲宗孟,北宋[任性]大臣:备受争议的另类名臣


  • 蒲宗孟,北宋资政殿学士简介:曾同修日常注释,知制高
  • 北宋(960-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世九位皇帝,享国167年。和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为皇室姓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