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时候,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了这个人的命运,有很多有才华的人,但脾气的原因冒犯了那些不应该冒犯的人。努尔哈赤的儿子多多就是清朝早期的一个典型例子。
[img]36638[/img]
网络配图
1
清太祖生了16个孩子,名声显著的是福晋生的几个儿子。如果按照合法儿子的顺序,第十五个儿子多多是年轻的儿子。在太祖去世之前,他还安排多多掌握最精锐、最强大的正黄旗。
多铎十三岁丧父。在此之前,他已经在政治上崭露头角:命运五年九月,太祖废墟大贝勒代善的储位,而“立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德格类、岳托、济尔哈朗、阿济格、多铎、多尔贡为和硕真”(《旧满洲档》)共议国政,多铎只有六岁。天命九年正月初一,后金举行新年朝贺仪式,不满十岁的多铎排名第七,实际上排名第六。天命十一年,多铎成为正黄旗主旗贝勒。
从这个角度来看,太祖打算坚持“小儿子守灶”的旧习俗,让多铎继承自己汗流浃背的事业。然而,经过朝鲜历史资料的渲染,多传太祖属于多尔根接班,代善摄政。最后的赢家是皇太极。
1636年,太宗皇太极称帝,改元崇德,建号清朝。同时,建立了六个十二等宗族爵位制,包括亲王、君王、贝勒、贝子、公、将军。对于从太祖和太宗战斗的兄弟子侄,叙利亚军事爵位。太宗给多铎的书封写道:“考核功罪,虽然不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但以父皇太祖的少子为和硕豫的亲王。”
[img]36639[/img]
网络配图
2
当时被封为和硕王者。太宗兄弟有礼貌的王代善,瑞亲王多尔根,豫亲王多铎,郑亲王济尔哈朗,他的侄子只尊重王子的豪格。就像岳托一样,他最初对太宗有第一个成就,最依赖他。他有出色的战功,只封君王。除了多铎,被封为亲王的都是带领军队外征获胜的猛将。
多铎自天聪两年,与太宗讨伐多罗特部,被授予“额尔克楚呼尔”(勇敢的将军)称号。这场战斗是多铎人生的第一场战斗。后来,他与太宗、莽古尔泰、多尔贡等征服明朝,都是协同作战,以幼留后,有些收获。他率军追击小凌河一战,接近锦州时坠马,马逸入敌,夺取军校马乘以还。直到天聪六年,从太宗征伐哈尔,率领右翼士兵,杀俘了他们数千人。
多铎在天聪年间表现出色的不是多次从征中获胜,而是天聪七年。皇太极问大臣们明朝、朝鲜和察哈尔应该先打哪个。《清史稿·多铎传》记载:“多铎说:‘我军不怯于战,怎么能得呢?夫攻山海关,攻燕京,等攻耳。臣以为宜直入关,臣满士卒望,也久远计也。而相机审时,古今相同。我军若松而敌有备,何隙可乘?为什么爱明而必言和?也念士卒劳苦,姑为委蛇。假如可以乘,何待再计?到察哈尔,不要加兵;朝鲜已经和好了,也不要拒绝。先图其大者。’”
[img]36640[/img]
网络配图
此前,阿敏、鲁古尔泰等猛将乐于偏安,到处敲打、掠人抢货。此时,多铎还不到20岁,但他有着集中优势兵力专攻明朝最强的战略眼光,充分展示了一位年轻军事家的才华。
多铎被封为铁帽王后,战斗力倍增,最大的成就是崇德七年,生擒洪承类,迫降祖大寿。
明朝两位虎将洪、祖的能力,不亚于袁崇焕,让太祖念念不忘。拔掉这两颗钉子,收为己用,为清军入关省去了不少阻力。洪承类虽然终太宗一朝,只用大学士咨询,但对太宗了解明朝内部虚实起到了关键作用。祖大寿是明宁远总兵吴三桂的叔叔。虽然他被太宗命令写信劝说吴三桂被侄子拒绝,但对吴三桂后来的投降仍有一定影响。
努尔哈赤的儿子多铎自发地冒犯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