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北京人,就会喜欢涮羊肉,但是涮羊肉从何而来?习惯性的说法来源于元朝。忽必烈南下作战。他在战斗中忙着吃饭。厨师没有时间做传统的炖羊肉,所以他把羊肉切成薄片,用沸水冲洗。他发现它尝起来非常甜,从那时起就传播开来了。虽然这是传说,但完全不符合历史事实。忽必烈是1215年出生的,早在几百年前,涮羊肉就来到了北京。涮羊肉原本是契丹人的食物。在内蒙古出土的辽早期壁画中,有契丹人吃涮羊肉的场景。此后,南宋人林洪在《山家清供》中也谈到了涮羊肉。那时候涮羊肉是切成薄片,用酒、酱、辣椒浸泡入味,然后放入水中烫一下,没有调味料。
[img]36335[/img]
事实上,火锅的发明很早,南北朝时已有,但以涮蔬菜为主,略接近今南派火锅,以涮羊肉为主,是契丹人的发明。公元938年,契丹将北京设为南京,又称燕京。这是北京作为首都首次出现在历史上。后人称之为“辽京的一代习俗”。从此,“涮羊肉”在北京站稳了脚跟,传播到全国其他地区。到目前为止,全国各地一提到“涮羊肉”,就会立刻想到北京。
为什么涮羊肉可以在全国推广?过去,汉人也以羊肉为主要肉类。据《周礼》记载,羊煮熟后,按肩、臂、正脊、横脊、正肋、肠胃等分为21种,分别放入不同的祭器中。宋辽早期战斗,但100多年后基本保持和平,除了宋每年给“硬币”,发达业务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宋茶、丝绸、工艺流行,辽羊肉是宋必需的,宋羊肉价格是其他肉的几倍,可见流行,但冲洗不是最受欢迎的饮食方式。
[img]36336[/img]
忽必烈为涮羊肉的普及做出了最大的贡献。随着蒙古铁骑遍布中原,涮羊肉被更多地方的人接受,后人误以为他是涮羊肉的发明人。涮羊肉南下也有负面影响。南方又湿又热,夏天吃会“生气”,反过来也影响了北方的饮食习俗。就连老北京也有“秋风起,涮羊肉”的说法。
事实上,北方干燥,空气湿度低,夏天吃冲洗羊肉少“生气”,甚至在过去的夏天特别“吃羊肉”。但为什么老北京吃冲洗羊肉的习惯已经改变了呢?这与生活方式的变化有关。在过去,北方喝的茶较少,即使喝的茶也大多是砖茶,这可以提高消化能力。随着南北物流的发展,北京人喝绿茶和花茶的数量越来越多,尤其是在夏天。
[img]36337[/img]
但茶中含有单宁酸,特别不利于羊肉消化,容易便秘,略同于“生气”的症状。因此,北京人也接受了这一说法。在羊肉冲洗的发展和改进中,老北京做出了许多贡献,如调味料配置、铜锅设计、餐饮仪式等,都是北京最完美的。清代“满汉宴会”的主菜是羊肉冲洗。一场“千宴会”,有1550多个火锅,令人惊叹。
契丹人发明了涮羊肉?忽必烈是最大的推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