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卑微,了解民间疾苦,讨厌官员贪污。为了杜绝贪官,老朱制定了剥皮填草等严厉的刑罚,希望为明朝的官员清明打下良好的基础。
不幸的是,在当时的历史限制下,朱元璋的美好愿望没有实现。明朝第十一位皇帝嘉靖时期,出现了一个名叫严世蕃的巨大贪婪。
要说严世蕃,首先要说他的父亲严嵩。严嵩出生在一个学者,但他的仕途并不顺利。直到六十多岁,他终于挤进了内阁。严嵩依靠嘉靖皇帝的赏识和信任,可以进入内阁,在接下来的20年里控制朝政。为了赢得嘉靖的赏识,严嵩依靠三招。
[img]34744[/img]
第一招,迎合上意。
众所周知,嘉靖皇帝一生痴迷于道教,甚至痴迷于魔法。有一次,他给了内阁的几个大臣几顶道士的帽子,希望他们戴上道士的帽子上法庭。然而,大臣们是有道德的。他们怎么能戴着道士的帽子在法庭上谈论国家大事呢?因此,严嵩最终是唯一一个戴着道士帽上法庭的人。大臣们一个接一个地盯着它看,但他赢得了嘉靖的青睐。
第二招,善写青词。
什么是青词?这是道教徒祈祷上帝时烧给神仙的一篇文章。作为“道教迷”,嘉靖经常使用这篇文章。内阁的大臣们会写青词。但只有严嵩写得最有文采,“最适合我”。因此,嘉靖更喜欢严嵩。
[img]34745[/img]
第三招,善于揣摩皇帝的想法。
按照今天的标准,嘉靖应该是精神病。他整天说话,行为不同于普通人。例如,当他向内阁大臣发出指示时,他从不直接说话,而是用猜谜的方式把自己的意思写成一个词或一首诗,让内阁大臣们解决谜题。在这个时候,严嵩总能解得最准确、“最合我意”。生活中很少有知己。嘉靖几乎离不开严嵩。
@ 严嵩是个特别低调的人,城府极深,不张扬,不得瑟,所以能顺利成为二十年内阁首辅。
但严嵩的儿子严世蕃并非如此。严世蕃非常聪明、自负和贪婪。严嵩晚年,由于精力不足,很多事情都交给了严世蕃。因此,严世蕃成为了一个看不见的“内阁首辅”,拥有巨大的权力。
贪婪的严世蕃利用一切机会赚钱。家里存放的金银珠宝,连严嵩第一次见到都吓了一跳。更重要的是,严世蕃的贪婪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连皇帝的儿子都不放过。
朱载龙是嘉靖的第三个儿子,被封为裕王。前两兄弟英年早逝,@ 裕王实际上是储君,是皇帝的接班人。
[img]34746[/img]
裕王没有工作,也没有其他进项。王府的一切费用都取决于朝廷的“岁赐”。然而,傲慢的严世蕃却让户部停止发放裕王的“岁赐”三年。@ 裕王真的很穷,只好借了1500两银子送给严世蕃,这才得到了被拖欠的“岁赐”。
哦,堂堂皇帝的儿子,真是一把辛酸的泪啊。
严世蕃如此傲慢,连上帝都看不见。嘉靖44年,严世蕃被谋反罪,斩首示众。他的父亲严嵩虽然没有被杀,但他的财产被抄袭,年纪大了,最后饿死了。
他是明朝第一大贪婪 连皇帝的儿子都要向他行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