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取经故事,唐代玄奘西行是耳熟能详的。然而,这并不是最早的。汉代也有一个取经故事,意义更深。
据说有一天汉明帝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金人,头上闪着白光。汉明帝想问他是谁,从哪里来?金人突然升上天空,向西走去。第二天,他把这个梦告诉了大臣们,大臣们说不出谁是金人,也不敢判断梦的吉凶。汉明帝说,听说西域有神为佛,金人往西走,可能是佛。下面的人会附和,说对,那金人一定是天竺来的佛。因此,汉明帝派两个人到天竺求佛经。
[img]30032[/img]
这两个人来到天竺,不仅拿回了一尊佛像和一些佛经,还带回了两个和尚。汉明帝召见他们后,命令人们修理红路寺,供应佛像,并邀请两位和尚主持。里面养着白马,红路寺变成了白马寺。
仅仅因为一个梦想就花了很多时间学习经文太草率了。虽然这是皇帝的金口玉言行为,但汉明帝真的向佛陀致敬吗?本来,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真经,但当时汉明帝看到了佛像。我们不记得我们在梦里看到的是不是他。我们不知道翻佛经这个词。我们听僧侣解释一段时间,但我们不明白。我们不得不认为佛经的真理是无穷无尽的,假装点头。很难说他渴望求经。
[img]30033[/img]
不仅汉明皇帝不懂,王公大臣也不相信佛教。很少有人去白马寺烧香。每个人都把佛像、佛经和两个僧侣视为从国外传来的东西。任何觉得有趣的人都可以去看看。只有楚王刘英在宫中供奉佛像,早晚祈祷佛祖保佑。可信没用,最后被告以信佛的名义纠缠党徒,试图谋反被废除。当然,刘英确实有不轨之心,但佛像、佛经不被高层重视总是一个事实。
归根结底,汉明帝取经求佛有他的道理,那就是要靠佛教来帮助统治需要。历史上很多皇二代,都有第一代打出的世界,他们的任务就是如何保持成果。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实施以文兴邦的执政纲领。汉代是儒家思想的独尊,儒家思想是尊重宗室,皇权至上,当皇帝自然愿意尊重儒家思想。引进佛教更别有用心,那就是汉明帝知道一种学术单调霸道,希望用新事物佛教来平衡大众信仰。
[img]30034[/img]
佛教注重众生的平等,但当封建皇帝重视佛教起源时,除了个人信仰,只不过是一个目的——为了更好地统治世界,佛教和政治之间的差异,阿弥陀佛,好啊。
谁是一个梦派人去印度取经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