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六年,魏征卧床生病。唐太宗李世民下令为魏征营建造大房子。贞观十七年,魏征病重。李世民多次来到魏府看他,给他送药,并将公主许给魏征的儿子。
不久,在魏征病逝的家中,李世民亲自哀悼,痛哭流涕,说:“丈夫以铜为镜,能正衣冠;以古为镜,能知兴替;以人为镜,能知得失。我经常保护这三面镜子,以防自己活下去。魏征今天去世了,然后一面镜子就死了。”
魏征死后,李世民罢朝五天,以一品官的礼仪送葬,亲自写碑文,刻在碑石上。这种荣耀是前所未有的,似乎是一代君臣之间的知己故事。
然而,就在魏征死后的六个月里,王子李承乾谋反。魏征是王子李承乾的老师。虽然他已经去世,但他也被怀疑失去了教育。更重要的是,魏征生前强烈推荐的两位有宰相才华的人,都参与了官员部书记侯君集和中书侍郎杜正伦。杜正伦被免职,侯君集因参与谋杀而被斩首。
李世民非常生气,认为魏征说他们有宰相,误导自己。说白了就是和奸人串通伤害他,于是开始怀疑魏征涉嫌在朝廷结党营私。
后来,李世民得知这个消息:魏正把他给皇帝的手稿交给了当时记录历史的官员楚遂良。李世民怀疑魏正是故意赢得清正的声誉,更生气,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放手。
因此,李世民实践了天子金口玉言的名声,解除了公主与魏征之子的婚约。还不解气,竟气冲冲地来到魏征的墓地,推倒了自己为魏征写的墓碑。
在后人眼里,李世民和魏征是明君贤臣的典范。为什么魏征死后,李世民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只是上述两件事的叠加吗?事情不应该那么简单。
事实上,很难说李世民和魏征之间的关系有多密切。虽然魏征后来善于提出建议,看起来越来越受欢迎,但他和李世民绝不是朋友,更不用说战友了。他们之间只有政治上的君臣关系。
,无论如何,不可否认的是,他们曾经是想把对方置于死地的政敌!玄武门政变后,魏征免死重用事件洗去了李世民的血迹,澄清了李世民逼父让位、杀兄弟、侄子、纳室嫂子的污名。李世民在向世人证明自己有一颗宽容的心时,无法忍受杀死同胞和兄弟。他的两个兄弟太绝望了,他们死了。
另一方面,李世民成全了魏征的地位和声誉,澄清了魏征先后奉许多主人,不是忠臣的污名。魏征向世界证明,我的魏征并没有反复无常地奉献多主,而是因为我以前的主人不听我的建议。李世民和魏征,一对相互利用的政客和一对假人。
在魏征看似死亡的建议中,有时他忘记了自己的过去,毫无顾忌地提出建议、批评和干预。随着时间的推移,像李世民一样明智是不可抗拒的。虽然魏征的许多君臣理论和治国观都很聪明,但说得太多也会让人反感,尤其是皇帝不能享受皇室的特权和快乐,让不守规矩的李世民长期抱怨。
李世民并不是发自内心地喜欢和接受魏征的许多建议和建议,但为什么他基本上接受它们呢?这不能说是李世民的政治态度和表演手段。他应该用魏征的包容来衬托自己的开明,塑造自己的政治形象。
李世民并不真诚地相信和喜欢魏征,他对魏征的容忍也是有限的。李世民忍受了@ 我不得不赶走魏征,检查资料,编写历史书,远离朝廷,落在我面前。事实上,从他对魏征任命的官职和贞观十年后对魏征的忽视可以看出,他只是为了自己的皇权利益不得不任命魏征。
同样,为了使自己有良好的声誉和形象,他不得不忍受魏征的建议。因此,李世民多次无法忍受。他曾在长孙皇后面前愤怒地说:“魏征迟早会被杀”、“我迫不及待地想杀了这个乡巴佬”等话来。
后来,李世民在东征高丽失败了。据说他想起了魏征,后悔地说:“如果魏征还在,我就不会犯这个错误了。”他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台阶,立即增加了奖励,安慰了魏征的家人,并派人纪念魏征,重新建立了魏征的纪念碑。
从李世民为魏征重建墓碑可以看出,李世民为自己与魏征政敌君臣关系画上了完美的句号。这也成为李世民最后一次从对方那里获得青名,澄清自己的污名。回头看,李世民砸了魏征的墓碑,才是真正表达了他曾经隐藏的真实气质。为什么,假人太多了,你烦吗?
为什么李世民在魏征死后摧毁他的墓碑并不奇怪
魏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