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康熙年间,姚启圣作为康熙身边最重要、最忠诚的顾问,历史上盛传康熙千古骂姚启圣,但真的有这样的骂吗?
虽然姚启生是康熙统治下的官员,但他一生都关注满族的利益。他没有被种族观念所蒙蔽。姚启生当官时,经常向康熙表达对满族与汉族不平等待遇的不满,需要淘汰许多落后的文化习俗。
[img]27769[/img]
姚启圣说这些话的时候,其实已经激怒了康熙,只是康熙珍惜姚启圣的才华,有所保留。
姚出生于1624年,祖籍浙江会稽。姚有很高的政治见识和军事才能。清朝收复台湾省,很大一部分功劳都是姚。
姚启圣非常直率和正义。当他年轻的时候,他曾经去过萧山。当时,姚启圣遇到两名士兵在抢劫一堆女人。姚启圣怒不可遏,抢走了士兵的刀,
杀死这两名士兵。由此可见姚启圣是多么的正直。也就是说,姚启圣的正直,姚启圣保证了他的家庭生活,希望康熙皇帝重用施琅,但他从没想过施琅会报仇。
[img]27770[/img]
在收复台湾省的过程中,姚启圣和施琅都尽力收复台湾省。台湾省成功收复后,仅仅姚启圣传回首都的好消息就比施琅晚了两天,施琅将收复台湾省所有功劳。康熙也希望重用施琅,从而忽略了姚启圣的努力。
姚启圣得不到康熙信任的另一个原因是,康熙重用施琅后,施琅不仅不感激戴德,帮助姚启圣,还经常在康熙面前说姚启圣的坏话。康熙越来越不信任姚启圣,这让姚启圣非常沮丧。
康熙皇帝曾经说过,他最讨厌的是姚启生,他心里杀了他一千次。即使是郑经和卡尔丹,康熙也没有表现出如此深深的仇恨。那为什么姚启生是这样的呢?
[img]27771[/img]
其实从内心回归朝廷的姚,骨子里代表着一种知识分子的清醒,一种当时只是满族皇权的轻条,一种对官场坏习惯的厌恶。这种“从道不从君”的清洁精神,对满族统治者来说是非常不舒服的。比如姚的巧舌如簧,冷嘲热讽,善议朝政,在当时的康熙眼里,就是妖言混惑,有动摇朝纲的祸害。他怎么能不觉得自己像芒在背?
康熙二十二年,姚启圣收兵回福州后不久,他的旧背部疾病复发。此外,他情绪低落,很快就死了,一年四季都在60岁。姚启圣的后果是由姚启圣的儿子借钱处理的,这也可以看出姚启圣的生活有多诚实。
为什么姚启圣是一代皇帝心中最讨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