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的汉惠帝统治,是西汉王朝更加巩固的时期。
惠帝为恢复和发展经济,大力推行轻赋薄赋、休养生息政策。即位之初,他下诏减租,复“十五税一”。高祖曾加征田租,因为平定异姓王,抗击匈奴需要大量资金。到惠帝时,异姓王基本平,匈奴也重结和亲,便恢复十五税一。这对农民来说减轻了一些负担。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惠帝下诏“举民孝弟力田者复其身”,免除努力耕田者的兵役,鼓励农民耕田。为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还减免了惩罚,“省法令妨吏民”。到公元前189年,惠帝为使人口快速发展,又下诏:“女子年15岁以上至30岁不结婚,五算。汉代规定,15岁以上的成年人必须缴纳人口税,每人120元,称为“算赋”。惠帝此时规定女性15岁以上至30岁不结婚,缴纳人口税五算,实际上是强迫女性在15岁时结婚生子。这对发展人口和恢复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惠帝还下令废除西汉初年对商家采取的抑制政策,放宽对商家的限制。
[img]26295[/img]
惠帝在思想文化政策上也做了很大的调整。当时,黄老思想不仅取代了秦法家思想在政治上占据主导地位,而且开始解禁各种思想。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废除了“威胁书法”。《威胁书法》原是秦始皇34年(公元前213年)下令“焚书”颁布的一项法律。法律规定,除博士官外,私藏书籍的人被判处以族刑。由于“汉承秦制”的原因,这一法令仍在继续执行。惠帝明确废除了这一法律,使思想文化的发展摆脱了一定的限制。民间藏书层出不穷,尤其是秦朝压制的儒家思想再次抬头,为汉武帝未来的“独尊儒家”奠定了基础。
[img]26296[/img]
在外交方面,汉惠帝效法高祖,在惠帝三年,以汉族的女儿为公主,继续与匈奴冒顿单亲。
@ 惠帝在位期间还有一件事值得称道,那就是长安城的建设。高祖采纳娄敬建议定都长安后,开始在长安修建宫殿,修建长乐宫和未央宫,但没有修建城墙。惠帝开始大规模修建长安周围的城墙,以使长安更像一个国都,以显示西汉王朝的繁荣,更有效地保护封建王朝的中央机构。这个项目从惠帝元年开始,到惠帝五年完成,先后修建了五次。有两个较大的建筑,一个征发了14.6万人,一个征发了14.5万人。长安城建成后,周边有65里(实际测量为25100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城,只有欧洲的罗马城才能与之媲美。
[img]26297[/img]
长安城四面有12座城门,每面有3座,其中宣平门最重要,是当时进出最频繁的城门。每扇门都有三条门:左路出,右路入,中间是“驰道”,供皇帝使用。城墙建成后,第二年在城市修建了“西城”,重建了秦朝最大的粮仓“敖仓”。可以说,惠帝时期汉长安城的规模已经基本完成。
汉惠帝刘颖在位短短7年就取得了哪些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