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蜀、吴三国鼎立,魏无疑是三国中最强大的一方。曹操善于吸引人才。在他的阵营里,将军如林,谋臣如海。可以说,曹魏对人才感兴趣。
历史上,曹操有五个谋臣。他们是:于迅、贾旭、程昱、荀攸、郭嘉。这五位谋臣各有才华,为曹操统一北方、建立和巩固曹魏政权做出了巨大贡献。那么,他们的具体成就是什么呢?谁是最大的成就?
[img]23654[/img]
一.荀彧
荀子,字文若,从小就被世人称为“王佐之才”,绰号“谋主”。作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顾问和英雄,于迅在战略上为曹操制定并规划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他多次修改曹操的战略政策,受到曹操的赞赏;在战术上,他面对吕布的叛乱,拯救了兖州的三个城市。他在官渡很聪明,险出万叶之间的轻进,掩盖了他对荆州的意外袭击;在政治上,曹操推荐了钟友、荀攸、陈群、杜袭、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子在献计、密谋、匡胤、举人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被曹操称为“我的子房”。
荀子官到侍中,守尚书令。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续十多年,被誉为“荀令君”。于迅一生反对曹操侵占皇帝,后来反对曹操称魏公,受曹操禁忌。于迅以无野战的功绩拒绝了三公的职位。不久之后,他随军出征,死于寿春忧郁(魏氏春秋记载曹操暗示服毒自杀)。死后被追悼为敬侯,后来又被追悼为太尉。一代谋主荀子,毕竟不负大汉。
二.贾翊
字文和,外号“毒士”贾琏。原董卓部将,董卓死后,献计李珏、郭泗反攻长安。李珏等人失败后,成了张绣的谋士。张绣曾两次用自己的计策打败曹操,官渡战前他劝张绣归曹操。曹操在官渡战袁绍、潼关破西凉马超、韩遂,都有贾诩之谋。曹操占荆州,想乘机顺江东为贾诩劝阻,说要安抚人民等待机会,曹操不服从,结果在赤壁战役中大败而归。贾诩在曹操立继位人问题上暗中帮助了曹丕。曹丕以后称帝封他为太尉,魏寿乡侯。纵观贾奕的一生,成功就退了。
[img]23655[/img]
三.荀攸
荀攸,字公达,荀子侄子,杰出战术家,被称为曹操的“谋主”。他特别擅长灵活的克敌战术和军事战略,经常用奇计克敌。荀攸在何进掌权期间担任黄门侍郎,董卓进京时因密谋暗杀董卓而入狱,后弃官回家。曹操迎天子进入许都后,荀攸成为曹操的军师。 荀攸在曹操征伐吕布时劝阻曹操退兵,并提出淹没邳城、活捉吕布的奇计。荀攸在官渡之战中献计声东击西,斩杀颜良和文丑。又策奇兵,派徐晃烧袁绍粮草,同时力主曹操接受许攸,画策乌巢,立下大功。河北平定期间,荀攸力排众议,主张曹操消灭袁绍诸子,被曹操上奏朝廷封为陵树亭侯。荀攸行事周密低调,计谋百出,深受曹操好评。荀攸于214年死于曹操伐吴路。荀攸的战略,不下于迅。
四.程昱
程昱,字仲德,曹魏谋士,东汉后期至三国时期著名大臣。他曾在东阿率领人民抗击黄巾。初平三年(公元192年),程昱被曹操开除为寿命令,从此为他提出建议,为四方作战。曹操征服徐州时,程昱和于迅留在后面,阻止吕布和陈宫大军,保住三个城市,因功被封为东平相,屯在范县。
曹操将汉献帝迁往许都后,任命程昱为尚书,后为东中郎将,领济阴太守,都督兖州事务。讨平袁谭、袁尚后,崇拜为奋武将军,封安国亭侯。作为一代著名的大臣,程昱在青史上很有名。
五.郭嘉
郭嘉,字奉孝,外号“鬼才”,曹操帐下有名谋士。他原本是袁绍的下属,后来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做出了贡献,官到军师祭酒,封魏阳亭侯。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38岁。谥曰贞侯。史书称他为“才战略,世之奇士”。曹操称赞他见过人,是他自己的“奇佐”。曹操赤壁之战大败后,曾大哭:“我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绝不让我有这大失也”,这说明郭嘉在谋士中的地位。
[img]23656[/img]
有诗称赞“天生郭奉孝,英雄冠群英。腹部藏经史,胸部藏甲兵。运谋如范蠡,决策如陈平。可惜我先死,中原栋梁倾斜”是三国杰出谋士。“郭嘉不死,卧龙不出”是对他智慧的最大肯定,也是对郭嘉的最高评价。千古鬼才郭嘉,智慧不亚于孔明。
通过对五大谋臣个人成就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迅和程玉擅长处理汉初萧何等政务和后勤保障;荀攸和贾毅擅长军事兵法,如汉初张亮;郭嘉擅长战略部署和具体战术方法,如汉初韩信。五人都取得了辉煌的历史成就,为曹魏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成就有大有小。在我看来,从五大谋士对曹魏政权的作用来看,荀子和郭嘉是第一位,荀攸是第二位,贾毅是第二位@ 程昱第四。(注:如有不同意见,请前来讨论,但请不要喷。)
事实上,五大谋臣在曹魏政权的建立和巩固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三国演义》说曹操占天时,我觉得曹操不仅占天时,而且占人和谐。三国历史上,曹魏始终是人才济济,谋士名将层出不穷。另一方面,蜀汉和东吴在人才聚集方面明显缺乏曹魏。也许这就是曹魏在三足鼎立格局下始终略占上风的深层次原因。@ 曹魏兴于人才,兴于五大谋臣。
强大,曹操五大谋臣;强大,曹魏的人才储备。
揭秘:三国枭雄曹操谋臣中谁功劳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