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晚年半身不遂,凡事多取决于刘皇后。说起这个刘皇后,真的是历史上的传奇人物。典型的中国版灰姑娘遇到王子,是一部梦想成真的大真人剧。不知道为什么,后人评书艺人和劳动人民不买账,戏剧《狸猫换王子》大肆“诬蔑”她,把她刻成阴险妇女,真是不可思议。刘皇后,张献明肃(死后),先家太原,后迁益州,华阳人。祖(刘)延庆,在(后)晋、(后)汉为右骁卫将军;(其)父(刘)通、虎捷指挥使、嘉州刺史,从征太原、道卒。虽然《宋史》是官方修正史,但除了“益州”这个词,上述内容都不是真的。刘皇后来自益州,一个完全不掺假的四川女孩。她的祖父来自太原,只是想假装是北汉刘皇族的支部,想提高她的门望。他的祖父从未做过任何将军或刺史。他们都是小买卖家。土得掉渣的蜀汉绝不是北汉刘氏沙陀种。
[img]22609[/img]
宋史还说,刘皇后从小父母双亡,由奶奶养大,擅长“播鼓”。事实上,她在做小生意时摇拨浪鼓来吸引客人。“蜀人龚美人,以锻银为业,携之入京师。“正史中的这句话更可疑。为什么银匠龚美把刘这样的女孩带到首都做生意?事实上,刘的家庭很穷。他在十二岁或三岁时把它卖给了龚银匠作为妻子,并作为一个鼓来吸引顾客。时为襄王的宋真宗微服行在街上,看到川妹美如花,很快就勾引到手,给老实人龚美很多金银,把刘氏弄进自己的襄王府藏娇。其他人什么也没说,宋真宗的乳母王,也是劳动人民,认为刘出身太卑微,向宋太宗抱怨。太宗不满,时为王子的宋真宗不得不忍痛割爱,“斥责”刘的小女孩。事实上,她被送到与自己关系良好的张琦家中逃避。宋真宗即位,立即将刘氏迎入宫中立为美人,后进为德妃,最后封为皇后。
宋真宗如此迷恋刘皇后。一方面,这个小女孩很漂亮。另一方面,据估计,刘很早就破瓜了。他对云雨很了解。与宫中出生在床上的妃子相比,他自然有了不同的习俗。宋真宗对刘皇后前夫银匠龚美也不薄,让他改姓刘,与刘的兄弟相称。后来,这位“刘美”一直是皇家承包商,也是武胜军节度观察留下的大官。六十花甲之年,老刘才善终病死。宋朝皇帝是仁德。如果把它放在北朝或明朝以后,我们必须杀死成千上万的人来保守这个“秘密”。真正的皇帝如此“和平”地解决了“同情兄弟”的问题,让人们竖起大拇指!
[img]22610[/img]
刘皇后不仅美丽,而且“性警觉,小书史,闻朝廷事,能记住本末。真宗退朝,读天下封奏,直到中夜,(刘皇)后都预言。宫里有事,傅以故实相对。”可见,刘皇后虽然没有接受过任何系统的教育,但她冰雪聪明,不是那种只有漂亮脸蛋的无脑美女。
真宗皇帝多病,刘皇后当权,寇准大臣和李迪深感担忧。真宗皇帝的病时好时坏。有一次,当他醒来时,他枕着太监周怀政的大腿,与公众讨论了太子监国的问题。周怀政本人就是太子宫属,当然希望小主人(以后宋仁宗)秉政,就出宫与寇准等人密议。寇准酒后失言,消息泄露,周怀政相当不安,于是与几个太监密谋杀丁谓,以寇准为宰相,以真宗为天皇,让当时还是王子的宋仁宗为皇帝,罢免刘皇后。与周怀政共谋的太监想立功,反而密告丁谓。
丁谓连夜行动,派人逮捕周怀政等人,并将审讯结果呈现给真宗皇帝和刘皇后。宋真宗听说周公公想架空自己,自然很生气,下诏杀了周怀政。丁谓也加油加醋,将本不预谋的寇准也外贬,并欲置之死地。一开始,正是因为寇准的提拔,丁谓才能入朝参知政事,恩将仇报,自然是小人惯有的“品德”。真正的皇帝下令说,军事大事仍然由他自己决定,“其余的都委托皇太子与宰相、枢密和其他参议”。当时,皇太子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真正的朝鲜大事是刘皇后和丁说了算。
[img]22611[/img]
大臣王有远见。他私下劝说与刘皇后有婚姻关系的钱维谊说:“太子幼,非中宫(刘皇后)站不住;如果中宫(刘皇后)不依赖太子,人们就不会依赖它。(皇)后若加恩太子则太子安,太子安则刘氏(宗族)安。“钱唯谊乘间以王曾之言劝刘皇后,“(皇)后深纳焉”。@ 王曾实际上比寇准和李迪更有远见。寇、李二人虽然是大忠臣,但他们只想着如何摆脱母后干政的威胁,拥立王子,不想深入天下治道,以孝为先。刘皇后是王子的第一任母亲。她不能杀了她的母亲。让我们再建一个少年为皇帝。刘太后这个人,虽然出身低贱,“而且号令严明,恩威加天下”,但在施政方面并没有什么失落。而且,她的行为有理有节,每给刘氏宗族宫内御食,都容易使用普通器皿,“不要让皇宫器物进入我家。“真宗皇帝二姐入见,刘太后见亲礼,送珍珠头帕。与太后关系良好的润王妃李氏也要求一珠帕,刘太后立即拒绝:“二公主,先帝之妹。但是赵家的老媳妇,怎么能和皇姑相比呢?最值得称道的是,三司使程琳奉承,献上了《武后临朝图》,刘太后扔在地上,怒斥:“我不做这个负祖宗事!”
刘皇后的传奇生活:她靠什么赢得宋真宗的溺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