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77年,五胡十六国时北凉国末代君王,生年不明,死于北凉国末代君王。如果不是和嫂子有外遇,抑渠牧前就不会陷入“面对面束缚请降”(“通鉴”)的尴尬境地,北凉的灭亡也不会来得这么快。历史是如此残酷,一个看似随意的事件,却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产生一系列的连锁效应,一不小心,满盘都输。历史已经过去了1500年,我们无法逆转时间,探索沮丧的内心世界,也无法证明他是否把死亡的最终结果归因于欺骗,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确实为此付出了最沉重的代价。
[img]16425[/img]
网络配图
当时北魏统一华北势不可挡。永和七年(439年),北魏攻姑臧,郁渠牧甘出降,北凉灭亡。北魏统一华北,郁渠牧甘也成为十六国时期最后一位君主。北魏太武帝太平君八年(447年),有人告牧甘谋反,于是被太武帝赐死,死后哀王。
郁渠牧甘家族也算显赫,世代为部落酋长,属于部落贵族,因此能在后凉为官。我叔叔郁渠蒙逊是后凉的宿卫。蒙逊的叔叔郁渠罗仇在河南后凉帝吕光征失败后被杀。“宗姻各部会葬1万多人”(《晋书》),蒙逊与表哥郁渠男成兵反叛后凉,建康太守段业为凉州牧(不久改名凉王),为北凉。但段业只是傀儡,大权由抑渠蒙逊控制。四年后,蒙逊杀段业自立,随后打败南凉攻西凉,统一凉州全境,成为当时西部最强大的割据政权。公元433年,郁渠蒙逊因儿子还年轻,侄子郁渠牧甘即位。
北魏灭北凉,北方疆土属拓跋氏,标志着五胡十六国的彻底终结。北凉,在五胡十六国中,只是偏安西城的一个小国,并不显眼,但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凉州的范围大致是今天甘肃省的一部分,包括内蒙古和青海,也就是《史记》中常说的“河西陇右”之地,是中原和西部国家的交通要冲,是“河西走廊”的必经之地。汉武帝为防御匈奴,开辟了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后设凉州刺史,凉州因“地处西方,常寒”而得名。五胡乱华时期,先后建立了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五大政权,占16个国家的三分之一。
郁渠牧前去世时,北凉被北魏灭国38年后,当时没有被杀,因为当时他和北魏太武帝拓跋涛是姐夫:郁渠牧前的妹妹兴平公主嫁给了拓跋涛,拓跋涛的妹妹武威公主嫁给了牧前。牧甘即位之初,北魏已成为北方强国,风头正强,先灭慕容氏后燕,迫其分为南北两部,再攻灭赫连氏大夏国,基本统一北方。虽然北凉占据了要塞,据山险而言,但毕竟无法与北魏抗衡,于是郁渠牧甘采取了和亲政策,以缓解和接受北魏的称号。
[img]16426[/img]
网络配图
但事情不好的是,郁渠牧甘是个闲不住的主儿,他看上了嫂子李氏,并与李氏出轨,“通过他的嫂子李氏”(通鉴)。李很幸运,所以他看到武威公主不喜欢,所以他和穆迪的妹妹一起毒害了武威公主。拓跋涛听说“送解毒医生乘传救”(通鉴),公主幸免(估计李也是慢性毒药,不然再快也救不了)。这可能会激怒拓跋涛。牧甘不得不将李氏押送魏处罚。牧甘不愿意,所以他悄悄地把李氏放在酒泉里,待遇保持不变。他随便打招呼,好吃又好吃。拓跋涛怒不可遏,于公元439年大举攻打北凉,围攻姑臧(北凉都城,今甘肃武威)。北凉军闻风披靡,牧甘最终不得不“帅其文武5000人,请降”(通鉴),北凉灭亡。
我们暂时不以道德标准为基础,单从政治上考虑就犯了大忌,这无疑是对北魏皇帝的极大不尊重。既然如此,为什么要这样做?在我看来,有以下原因:首先,虽然郁渠牧前嫁给了北魏的公主,但这只是一种政治婚姻,权宜之计,双方都没有感情;另一方面,这样一个公主,相当于插入魏的耳朵,牧前不喜欢是合理的;最重要的是,郁渠牧前和魏皇帝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武威公主结婚后,拓跋涛让牧甘安排她当皇后,牧甘的原配李氏迁居酒泉,不久就死了。牧前的妹妹嫁给了拓跋涛,只给了右昭仪一个名字。双方的地位都高低不一。在北魏眼里,北凉只是一个附属国。在拓跋涛眼里,牧前只是一种君臣关系。地位这么不平等,牧前心里肯定不是味道;还有一点就是牧前低估了北魏的实力,北魏攻打北方的蠕虫(即柔然)失败,让牧前觉得北魏就是这样,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厉害。也可以请北魏对敌柔然帮忙。出乎意料的是,北魏大军势不可挡,不仅北凉无法招架,甚至柔和派出的援军也被北魏大败。
[img]16427[/img]
网络配图
应该说,北凉的灭亡是早晚的事,是大势所趋。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北魏不是因为牧前的欺骗或欺骗而导致毒害,那么它就永远不会这么早开始北凉,河西国王郁渠牧前也会多做几天。《通鉴》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一位老人给牧甘写了一封信,说“凉王三十年若七年”,意思是凉王在位30年,也可能是七年。这可能是后人的演绎,但话说回来,如果中间没有出轨这样的事情,河西王30年都不知道。:第一,当时北魏的世界还没有确定,也不会过早向自己的附属国屈服;第二,北魏会对双方的婚姻保持深情。事实上,北魏仍然非常关心这个家庭事务。就在牧羊人把自己绑在城里投降后,拓跋涛没有立即杀了他,而是“放手”,把他当作姐夫。他仍然被命名为征西将军和河西国王(但河西国王的折扣很大)。牧甘的母亲去世了,拓跋韬“葬以太妃礼”,可见拓跋韬还是很讲仁义的。直到北凉灭亡38年后,郁渠牧甘才因“谋反伏”(《北史》),否则一定会安享晚年,平度余生。
君王抑渠牧甘与嫂子出轨,导致北凉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