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之前的三位皇帝简直不可思议,绝对是皇帝中的一朵奇葩:神宗30年没上班了,好几茬高干到退休都没见过领导;光宗是个花痴,上台不到一个月就直接在床上牺牲了;西宗的木匠和瓦匠绝对是一流的,他所有的工作都交给了魏忠贤。崇祯皇帝不正常。他是勤政廉政的典范。他工作了17年,从未请过病假;他对家人和周围的工作人员有严格的要求。为了减轻经济负担,他让妻子做饭和织布。
[img]15782[/img]
这样一位好皇帝在3月18日深夜在离紫禁城一箭之遥的煤山(今景山)悬树自杀,但在自杀遗书中要求李自成不要伤害群众。3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在景山公园崇祯上吊,看着冰冷的纪念碑,不禁为他抱怨:上帝为什么不让他多干几年?
一个王朝的灭亡是不可避免的,山不能阻止它,但历史不是一条直线。上帝曾经给过崇祯两次机会。即使他抓住了一次,他也可能不必上吊,不必成为明朝的末代皇帝,甚至成为复兴王朝的英雄。然而,僵化的大脑、无尽的会议和一个又一个的文件仍然迫使他和他的国家进入煤山。
甲申年正月,李自成大军挺进山西,两个月就能攻入北京,形势瞬息万变。元旦第三天,崇祯打电话给太子办公室的李明瑞,召开小会,研究应急预案。李明瑞的意见是南迁,他认为只要向南进行战略转移,就能缓过气来。宋高宗赵构毅然南渡,在杭州建立了繁荣富饶的南宋,赵家世界延续了150多年。我们大明的条件比当时好多了。地方比它大,物产比它丰富。关键是当我们的祖先迁都北京时,他们把南京设为陪都,有一个完整的行政体系。
[img]15783[/img]
李明瑞敦促,只要你下定决心南下,东山可能会重新开始,大明ZTE有望重新开始。沿途河北、山东、江苏状况良好,安全不是问题。简而言之,呆在北京就是等待死亡,尽快开始。李明瑞说得有根据,崇祯听得很深,两人日夜深入交谈。
然而,根据明朝的制度,皇帝的重大决定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崇祯还担心,如果他提议放弃首都和祖陵,他会被责骂。最好由政府部长在会议上提到,他们假装不同意,部长一再说服,这样的决策过程是最完美的。会上,崇祯皇帝泪流满面地试探着说:“情况都是这样,我想亲自上前线,战死疆场,你们都不拉我。各部长争先恐后地为领导分忧,代皇帝出征,即无人提南迁。李自成大军越打越近。崇祯暗示李明睿写报告,公开南迁问题,试图强迫政府。政府首席部长陈演反对南迁,故意把消息捅出去,让人沸沸扬扬,谣言四起,人心大乱。他还不够,指示一个小干部向上递材料,攻击南迁是别有用心的,是“邪说”,要求认真对待李明瑞。
[img]15784[/img]
傻子都知道这个生意不错,别无选择,但大家都不表态。假如说南迁问题还可以拿出来说,那么割地补偿这顶政治帽子太大了,没人敢碰。但不说话是不对的,所以部长们一个接一个地慷慨地说,愤怒地谴责敌人狼的野心,决心与北京共存。李自成凭空送的礼物根本不在明朝最后一次最高国务会议的议题之内。崇祯本来想乘夜混出城逃命,但从安定门、朝阳门到前门,没有一扇门为他打开。看到天快亮了,我不得不独自走向煤山..他死后才三个小时,李自成拍马直捣金銮殿。那些政治坚定、慷慨激昂的部长血战到底了吗?第二天,他们去了李自成的办公室,排队要求安排工作。景山公园的石碑上刻着“明思宗殉国”,“思宗”是崇祯的庙号。的确,崇祯和明朝的悲剧给后人留下了沉重的思考。
李自成进入北京 崇祯为什么不跑,选择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