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死后谁继位? 唐玄宗李隆基传给谁?
唐肃宗李亨在灵武即位是唐代中期政治史上的一件大事,一直备受关注。在这个交接过程中,仍然有许多谜团尚未解决。其中,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是:唐玄宗李隆基真的打算传位吗?
[img]15688[/img]
玄宗李隆基的第三个儿子是唐肃宗李亨。小聪敏强记,两岁封王。玄宗废太子瑛后,以李林甫为首的朝廷大臣都支持玄宗宠妃武惠妃的儿子寿王茂为王子。但玄宗认为李亨年纪大了,听了高力士的话。在他的坚持下,李亨能够在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进入东宫。13年(754年)正月,安禄山来朝,李亨觉得他有谋反的迹象,于是要求玄宗杀安禄山,但玄宗没有听他的话。后来安禄山果然叛变,大兵压向京师,玄宗等仓皇逃往蜀郡。
马尾驿兵变后,玄宗的队伍发生了意见分歧。有人认为不能去蜀郡,有人主张去太原,有人提议去朔方,有人说最好回京师。玄宗一心想入蜀,征得大家同意后决定继续前进。人们“遮道请留”,希望皇帝不要离开宫阙陵所在地。玄宗想了很久,终于西行了,叫太子李亨留在后面宣慰父老。过了一会儿,人越聚越多,竟达数千人。人民的父亲和老人抓住王子骑的马,王子无法前进。王子的两个儿子和李辅国劝王子留下来,以便东讨反贼。玄宗走了一段路,见王子不来,心里有些疑惑,无奈之下,拨给他两千人马,命他收复长安。
[img]15689[/img]
有学者认为王子“不行”是故意制造的错觉。长期以来,王子和父皇有着深深的裂缝。玄宗同一天给了三个王子,王子看在眼里,心里很害怕。若继续跟随父皇到蜀郡,未来王子的地位能否保住,是不可预测的。为了发展个人势力,他采用了李辅国等人的意见,让老百姓出面遮道请留。玄宗已经预感到王子要走自己的路了,不禁叹了口气:“天也。和王子分道扬镳。
李亨带领公众一路北上奉天,于天宝15年756年7月抵达灵武。仅仅三天后,他就在城南,即皇帝的位置。他是肃宗,崇拜玄宗为太上皇帝,改元至德,颁布诏书,赦免世界。
就像李亨能进入东宫一样,这一切都取决于他父亲李隆基的坚持。据史书记载,苏宗能在灵武顺利登基,他父亲的“让位”行为起到了关键作用。
从《唐大诏令集》收录的《苏宗即位赦》和《苏宗即位册》两份官方文件来看,在马尾驿兵变和安史动乱之前,玄宗似乎厌倦了每天处理政府事务,并有传给王子李恒的想法。《旧唐书》《韦见素传》、《杨贵妃传》、《资治通鉴》分别提到玄宗想要传位或禅位,论调与上述两份文件一致。因此,从表面上看,玄宗早已有了禅位之心,马尾驿兵变则让他如愿以偿。然而,只要我们仔细探索整个事情的原因和后果,就不难看出有许多不合逻辑的地方。
[img]15690[/img]
从常理上讲,封建君主没有大权,会心甘情愿地放弃宝座。汉代以来的太上皇,除了那些名为传位实仍独占朝政的人,或者名为传位实则等待机会重新上台的人,其余的太上皇最终都是悲惨的。更何况唐玄宗并不是一个平庸的人。作为一个曾经带领国家创造了令全世界惊叹的开元盛世的皇帝,他怎么能这么轻易地让位呢?
唐玄宗传位之谜:唐玄宗李隆基为什么退位太上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