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定皇帝孙铁木儿也是元朝的第六位皇帝。1323年南坡政变元英宗被杀后,当时还是晋王的孙铁木儿被设为皇帝,定国号为泰定,历史上被称为泰定皇帝。
[img]11237[/img]
图片来自网络
泰定皇帝孙铁木儿在位期间,没有像元英宗那样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相反,朝政非常腐败。孙铁木儿在人事方面也采用了中庸的方式,即尽可能调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用他在守护漠北时的大臣,非常宠爱这些人,使他们成为朝鲜大臣巴结的对象。在泰定帝的领导下,许多回民入朝为官,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特权地位。当时朝中多贿赂买卖官职,完全没有元英宗时期的勤奋和廉洁,以及机构的精简和对官员的监督机制,反而造成了冗长的官职局面。
泰定帝的中庸之道是:首先,他没有根除杀害英宗的铁失派,而是返还了他们的财产,并停止了追捕他们。二是将元英宗在位期间流放的诸王官属调回首都,使前朝被冤杀、流放的御史台官被昭雪、幸存者重新录用、死者加封等。此外,被元英宗废除的诸王也被泰定帝恢复。泰定帝不像元英宗那样崇尚汉代儒家思想。相反,在他的统治期间,汉朝大臣从以前的重用变成了不重用,甚至被大面积拒绝。张贵是泰定年间唯一被重用的汉人官员。以上是泰定帝和孙铁木儿的主要信息。
泰定帝即位诏书
泰定帝即位诏书是元朝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唯一用白话文写成的诏书。元英宗死后,按照皇位继承的祖制,有继承权的是元英宗的子女,但元英宗死时只有21岁,没有子女。因此,能继承王位的是元仁宗的子孙,也就是英宗的兄弟,但天气并不美丽,英宗时,仁宗一脉绝嗣。因此,只能追溯到元顺宗和武宗一脉,因此铁失一派把传国玉玺献给了孙铁木儿。公元1323年9月,孙铁木儿也颁发了即位诏书,正式登基为帝。
[img]11238[/img]
图片来自网络
在泰定帝即位诏书中,首先是对自己身份的表达,其次是对自己即位后能继承王位的原因和要做的事情的表达。全文用白话文表达,实际上不符合元朝的祖制。根据元朝的规定,皇帝登基即位的诏书必须先由文臣用汉族文言文制定,然后翻译成蒙古文,告诉世界。当然,也有例外。这个例外也是孙铁木儿的地位。当时,周围没有汉朝大臣和精通汉文化的人只能用白话文制定诏书。同时,白话文也是蒙古语的直译。
泰定皇帝的即位诏书虽然不符合祖先的家法,但情况特殊,没有人提出异议,孙铁木儿依然顺利登基。孙铁木儿登基后,并没有严惩谋杀英宗的铁失一派。相反,为了稳定政府,他们加官进爵。一个月后,国家已经固定,泰定皇帝杀死了他所有的人。
黄帝陵,泰定帝
泰定皇帝黄帝陵不是指泰定皇帝陵,而是指泰定皇帝在位期间对黄帝陵的保护。黄帝陵位于陕西省延安市,是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中国第一陵”。
[img]11239[/img]
图片来自网络
公元1325年,位于陕西的轩辕黄帝陵发生火灾。作为少数民族皇帝,泰定皇帝并没有忽视黄帝陵的民族差异。相反,他下令严禁破坏黄帝寺庙的建筑设施和砍伐周围的森林。黄帝陵是中国历代皇帝和名人祭祀黄帝的地方,但它不包括中国历史上的少数民族皇帝。此外,泰定帝不像元英宗那样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在位期间,大量的回族使汉族官员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和排斥。他能够下令保护黄帝陵是一个非常罕见的决定。
当时发生火灾的是黄帝陵西院的保生宫。除了命令禁止破坏和砍伐黄帝寺周围的柏树和树木外,还命令专人保护黄帝陵。泰定皇帝命令保护黄帝陵庙的法律是人们能看到的最早的圣旨。
泰定帝黄帝陵的圣旨碑文保存不完整。其一般意义是:根据罗德信的投诉,我们可以了解到,每年都有不公法的人在黄帝陵周围砍伐树木和猎鸟。现在他们命令官员逮捕他们。如果有人再次犯罪,他们将受到严厉惩罚。当然,这个圣旨并没有使用蒙古语。相反,他使用了当时的白话文,使圣旨易于理解,使人们能够了解黄帝陵的官方保护措施,避免了因条款不明确而造成的误解。这是泰定帝黄帝陵的故事。
从天而降的皇位:泰定帝是如何登上皇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