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前309年)(前310年去世),魏国安邑(今山西万荣)张仪村人,魏国贵族后裔,本姓魏后改姓张。战国时期,列国林立,诸侯争霸,割据战争频繁。各诸侯国在外交和军事上都采取了“合纵连横”的策略。或“合众弱以攻一强”,防止强国兼并,或“连横”,“事一强以攻众弱”,达到兼并土地的目的。作为一名优秀的纵横家,张仪出现在战国政治舞台上,对列国并购战争形势的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img]10031[/img]
图片来自网络
据《华阳国志》记载,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遣张仪灭巴,城江州”。也就是说,张仪曾下令筑江州(今重庆市渝中区)城。虽然张仪本人第二年就离开了江州,但经向楚考证,张仪筑江州城之事应属信史(见民国《巴县志》)。因为“明清时期,图经破灭,民鲜土壤,所以老无征”,张仪建的江州城的具体位置无法确定。然而,从西汉扬雄《蜀都赋》对江州城的描述来看,“分川并注,符合江州”,其城市可能在朝天门、望龙门、千家门和重庆主城区的小字之间。今天,由于张仪筑江州城,重庆地区有着真正的“城市”意义。
战国中后期,商鞅变法后,秦国的国力越来越强,不再愿意居住在一个角落,于是加快了领土扩张的步伐;马陵战后,齐代替魏成为中原霸主。这样,秦、齐都以向中原扩张为主要发展方向,现有的混战局面更加复杂。在东西两强的攻击下,韩、赵、魏联合起来,北连燕、南接楚、东抗齐或西抗秦,被称为“合纵”,即“合众弱攻一强”;如果弱
国家被齐国或秦国拉拢,进攻其他弱国,称为“连横”,即“事一强以攻众弱”。
[img]10032[/img]
图片来自网络
战国晚期,乐毅破齐,齐国崩溃;在长平战争中,赵国严重削弱,秦国对东方六国取得了绝对优势,纵横政策包含了新的含义:即东方六国抗秦,称为纵;秦联合东方弱国对付其他弱国称为横向。因此,一批对当时国家间的政治形势非常熟练,擅长命令和权力,从中获得名利的说客应运而生。他们在历史书上被称为“纵横家”。
张仪简介
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张仪生平/>从公元前328年开始,张毅在魏、楚、韩等国之间游说纵横艺术,利用诸侯国之间的矛盾或拉拢秦国,使其归属秦国;或者拆散他的联盟,削弱他的力量。但总的来说,他是以秦国的利益为出发点的。
在秦惠文王的整个时期,他不仅使秦国在外交上取得了连连的胜利,而且帮助秦国拓宽了领土。因此,可以说,他为秦国的实力和未来统一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
[img]10033[/img]
图片来自网络
虽然张毅不诚实,在外交领域使用欺骗技巧被人们鄙视,但从使者的角度来看,他出色地完成了每一项外交任务。此外,作为一代垂直和水平家庭的创始人,他创造了一种情况,为后来的外交官在命令和外交技能方面提供了一种范式。
搅动时局的秦相张仪:一张利嘴平天下纵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