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谈到苏秦和张毅中的哪一个,他们自然会想到另一个人。他们可以说是历史捆绑的人物,相互穿插。从历史上看,苏秦和张毅不是同一时代的人。张毅比苏秦大20年左右。
苏秦和张仪不在同一个时代
当我们提到苏秦时,我们习惯于称之为张仪,甚至在张仪之上。把他当成合纵旗手,反秦先锋。其实不然。张仪比苏秦稍长。苏秦无论从年龄资历还是成就的影响来看,都只能与陈云、李兑同伍。另一个人—公孙衍,能和张仪比肩,做“纵横双”。@ 苏秦和张仪根本不是同一时代的人。公元前328年相秦,张仪登上历史舞台。
[img]9377[/img]
前287年,苏秦在历史上登台,与李兑约五国攻秦。两者相距50多年。以25年为一代人的中国传统毁灭,苏秦晚于张仪两代人。假如这完全是主观假设,不足为信,也有史实为证。张仪主要活动在燕易王年间,苏秦生活在燕昭王时代,而燕昭王是燕易王的孙子,他们之间还隔着燕王一代。这样,苏秦也比张仪晚了两代。由是观之,但张仪游在诸侯之间说话时,苏秦还在襁褓中,也许还没有来到这个世界,何谈两人纵横争夺,并行天下?
比较苏秦和张仪的实力
从权利的角度分析
当张毅首次亮相时,他还想让苏秦为自己介绍苏秦。虽然苏秦没有给张毅一张好脸,但如果不是苏秦的激烈将军,张毅可能没有勇气去秦国,更不用说成为一个国家的首相了。苏秦要做的就是帮助弱小的燕国报国破仇。长期在齐国做事,随时随地都有生命危险,而苏秦的计划最终使齐国天怒人怨,这才有乐毅之功。虽然张仪是第一个连横的人,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但苏秦并不比张仪差,因为他的工作风险因素和当时大国齐国的毁灭。
[img]9378[/img]
从功绩来看
张仪为其效力国谋得的利益明显,苏秦为自己谋得的利益明显。张仪显然要高一筹,张仪率先连横拜相后,积极为秦国谋划。他用连横术迫使韩魏王子来秦朝拜,积极规划军事外交,使秦国“东拔三川、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对秦国的霸权和未来统一起到了积极作用。将秦国作为强大的后盾,与周边小国一起摧毁其他国家,使秦国占领了富裕的天府之国。
[img]9379[/img]
巩固的后方为秦国的经济发展和军事战争提供了有利条件。苏秦出身贫寒,多为自己着想。他只考虑做这件事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他毫不犹豫地欺骗和搬家。虽然他很聪明,但他主要依靠“欺诈”来赢得各国君主的信任。苏秦私下与燕谋齐的活动曝光后,齐被判处车裂,这在战国晚期是一个轰动一时的事件。
结论:综上所述,苏秦的聪明才智更强大,狡猾,不择手段,也容易玩火烧身。张毅很稳重,勇气不亚于苏秦。他在分析情况方面很熟练,但他不像苏秦那么聪明。
苏秦和张仪不是同一时代的人。他们的实力不分伯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