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几千年来被误读的阿斗:最心计的帝王

蜀汉后刘禅(207-271) 年),自东汉末以来,一直被视为“扶不起的阿斗”——某种弱智或低能的象征,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不公正之一。事实上,刘备和刘禅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心计的皇帝。前者依靠自己的个性和策略,使自己创造的蜀汉帝国在裂缝中生存了40多年;后者依靠自己的优雅和智慧,使自己能够在非常不利的外部条件下安全地度过一生。

[img]6216[/img]

网络配图

说到刘禅的优雅和智慧,我们不禁要提到他早年的经历。

南北朝裴松之注引的《三国志》中的一段文字记载,揭示了刘禅早年颠沛流离的经历。刘备被曹操、吕布攻打,仓皇弃家逃跑。时年“几岁”的刘禅“逃匿,随人西入汉中,为人所卖”。到了建安十六年(211 年),关中大乱,扶风人刘括避乱进入汉中,因为是有钱人,虽然是避乱,但还是要有奴仆服侍。有人向刘括推荐,说有个孩子(即刘禅),可堪驱使,刘括遂买刘禅当书童。在一次闲聊中,刘括觉得刘禅说得很好,“知为良家,然后养为自己的儿子”——把刘禅收为义子,还娶了媳妇,生了个儿子。

214 2000年,刘备从刘章手中夺得益州,并派下属将军到汉中寻找阿斗。当将军看到刘禅时,刘禅一个接一个地回答了将军提出的各种问题。曾经是刘备服务员的将军终于认定,面前有才华的年轻人是赵云抱在怀里的阿斗。

这段难忘而独特的经历一定对刘禅后来的性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刘禅看来,从小到大,他学会了观察自己的话语,观察自己的颜色,忍受自己经历过的无数灾难,知道自己有所作为。了解这一点对于全面深刻地了解刘禅登基后的所作所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刘备白帝城托孤后,年仅17岁 岁的刘禅继位,开始与诸葛亮这个“相父”共事。历史上有很多事情是前朝皇帝临终委托朝中重臣帮助下一个年轻的君主,比如公子异人让吕不韦帮助嬴政,顺治把年轻的玄烨委托给鳌拜等四个辅臣。吕不韦与四大辅臣中的鳌拜自尊,控制朝政大权,甚至越权,视皇帝为无物,导致杀人。诸葛亮的所作所为与吕不韦和鳌拜没有什么不同。不同的是,虽然他傲慢自大,走自己的路,但他从头到尾都没有反感。他致力于蜀汉,然后死了。此外,年轻的刘禅也懂得把大局放在首位,尽量妥协,把诸葛亮当父亲。在刘禅看来,既然诸葛老师在父亲刘备去世之初并没有取代他,而是愿意继续做一个好的“参谋长”,那么诸葛老师就不会觊觎他的皇帝宝座!再说诸葛老师才华横溢,好当老师。随着年龄的增长,经验的增加,知识的丰富,诸葛亮当老师的愿望可以说越来越强烈。为什么不满足诸葛老师可怜的虚荣心,在他面前扮演一个好年轻一代和好学生的角色呢?

[img]6217[/img]

网络配图

纵观刘禅40多年的皇帝历史,他似乎什么都不做,或者安静无为。他不仅在政治上没有任何创新的成就,而且在生活方式上也基本上属于好孩子。看完这些,有人可能会认为刘禅安静无为,因为他无能为力。事实上,刘禅有所作为。他用了近40年的时间证明了自己的判断,将蜀汉政权延续了近半个世纪,缓解了西南一角的民族矛盾,人民基本安居乐业。而且他是甩手掌柜,让诸葛亮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君臣和睦相助近30年(诸葛亮死于公元234 年6月28 日)。

263 年5 月,曹魏大举攻蜀。目前,刘禅迫切呼吁大臣们讨论对策。有人主张南迁国都;有人主张归属东吴;光禄大夫乔周则力排众议,主张降魏。经过反复权衡利弊,刘禅接受了降魏的建议,并派遣张绍到魏国征西将军邓艾军。因为刘禅“知时务”,所以深受敌人优待。曹魏大概也是为了安抚人心。就在刘禅肉赤裸裸的现场,邓艾代表曹魏王朝宣布任命刘禅为将军,并在发布公文时与他合作。

邓艾灭蜀汉后,回去复活,把后主刘禅留在成都。后来,蜀将钟辉和姜伟发动兵变。司马昭觉得刘禅留在成都不合适,怕有后患,于是派人让刘禅全家东迁。刘禅来到洛阳时,司马昭以魏元帝的名义将他命名为安乐公。他有一万户人家,建造了一个安乐国。他还封杀了他的后代和原蜀汉大臣50多人。

后人称刘禅为“无法帮助的阿斗”,但刘禅真的是个傻瓜吗?为什么一个“通明智达”的圣人在死后成为了一个“无法帮助的阿斗”?实际情况是,刘禅到达洛阳后,发现事情有点微妙:曹魏帝国把他命名为安乐公,曹魏的实权派人物,刚刚被命名为晋王的司马昭,对他表示怀疑和警惕。因此,被称为阿斗的蜀汉后主不得不寻求自我保护。

不久,司马昭设宴招待刘禅。席间特邀人表演蜀地技艺,由于司马昭的暗中布置,有人假装触景生情,忍不住暗暗抽泣。坐在司马昭旁边的刘禅也很难过,但当他看到司马昭阴晴不定的脸时,他立刻提高了警惕,于是他强加笑脸,笑得很开心。一心以为刘禅是个“阿斗”的司马昭,放下心来,悄悄对他的亲信贾充说:“人之无情,即使诸葛亮在,也不能长期补充。戏艺结束时,司马昭戏问刘禅:“颇思蜀吗?”一惊之后,刘禅回答:“这里乐,不思蜀也!“这句话居然骗过了司马昭,甚至骗过了蜀汉老臣英正,他和刘禅一起降魏。宴会结束后,英正对刘禅说:“主公方才的回答有些不合适。如果司马公以后再问你这种话,你应该流泪,伤心地说:“祖先的坟墓都在蜀国,我怎么能不错过呢?’”

[img]6218[/img]

网络配图

几天后,怀疑还没有完全消除的司马昭再次问刘禅是否想念他的家乡。根据郑英的指导,刘禅背诵了几句话,假装悲伤,但尽量不让眼泪流出来。司马昭见了,心里有数(大概早就和英正沟通过了),突然说:“你的话怎么这么像英正的语气?刘禅假作一惊,睁开眼睛说:“你怎么知道?这就是英正教我的!司马昭听了,笑了。从此,司马昭忙于篡魏,不再毒害刘禅。

刘禅死后,作为亡国之君,不仅自己的生命,而且蜀人的幸福掌握在别人手中。自身待遇直接影响晋国对蜀国人民的政策。@ 他必须装傻卖傻,处处隐藏自己的才能,才能躲天过海,养晦自保。而阴险奸诈、疑心病特别严重的司马昭其实是被他骗了。周寿昌的《三国集解》评论阿斗说:“恐怕谣言不真实,不然养以自全耳。“确实是一针见血,入木三分。

271 年12 刘禅在洛阳去世,全年64岁 岁。在中国历代亡国之君中,刘禅的结局大概是最好的。纵观刘禅的一生,大部分时间,命运都是简单的。出生后不久,被父亲抛弃;年纪轻轻,被买卖;当了皇帝,还活在父母的阴影下;临近@ 当了亡国之君,还是要强颜笑笑,整天装傻,人生如此,活得太累太累。

古人云,宁当圣世犬,不为乱世人。问题是,无论乱世圣世,一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困难和磨难往往更能造就英雄。就刘禅而言,无论是伟大的英雄还是无助的阿斗,中国传统的封建道德和政治秩序注定了第二位君主刘禅的生活只能是一场悲剧。可悲的是,刘禅出生在帝王之家,他的优雅和智慧被后人误读。他留下的是一个“快乐”的笑柄和一个“无助的阿斗”的骂名,这也是悲剧中的悲剧。


几千年来被误读的阿斗:最心计的帝王几千年来被误读的阿斗:最心计的帝王


  • 三国[无法支撑的阿斗]刘禅 原来被世人误解了几千年
  • 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读三国,我们不禁发现太多的英雄纠纷让人着迷,我们经常 据说虎父没有狗。曹操生下曹丕,夺取汉...

  • 诸葛亮的儿子还不如阿斗呢 更扶不起
  • 熟悉正史的人都知道诸葛亮并非经天纬地之才,《三国演义》中的好多仗都是罗贯中帮他“打赢”的。比如草船借箭是抄袭孙权的,空...

  • 揭秘:为何说阿斗扶不起?阿斗真的扶不起吗
  • 刘禅,刘备的儿子,刘备建立蜀汉的时候被立为太子,在刘备去世后继承了父亲的皇位,成为了蜀汉的第二个皇帝。刘禅在公元223年...

  • 刘备愤怒地摔倒了阿斗的真相:故事背后有什么秘密?
  • 刘备摔阿斗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典故。刘备的赵云千辛万苦救了刘备的孩子阿斗,但刘备却把阿斗摔在了地上。这个故事背后的秘密是...

  • 阿斗实际上是三国最好的皇帝
  • 纵观历史,刘禅担任蜀汉皇帝41年,是三国时期所有董事长中最长的。其中,诸葛亮协助刘禅11年。诸葛亮死后,刘禅在贤臣的帮助...

  • 阿斗如何处理孔明自请免除丞相的职务?
  • 孔明回到汉中,发现赵云是唯一一个骑自行车的军队,称赞“真将军”,赠送50斤黄金作为奖励。赵云,请把库存寄出去,想用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