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1644)年3月17日,农民大军围攻首都,用大炮轰击首都城墙。轰隆的声音传到崇祯皇帝和大臣们的耳朵里。
早在此之前,明军在与农民起义军和清军的战斗中屡战屡败,军队疲劳无意应战,明军失去了战斗反抗的能力,京城人心松懈。
[img]2342[/img]
崇祯皇帝问大臣们的意见,内阁大臣们不能提出主意,大臣们面面相觑,说不出几句话。这时,崇祯皇帝心里应该拔凉拔凉。他从来没有说过话。他认为这些铁公鸡一毛钱都拔不出来,不愿意为明朝支付工资。他默默地在纸上写了六个字。写完后,他看了看他周围的太监,然后立即擦掉了。
崇祯皇帝写的是“文臣可杀”。他讨厌文人。在他心目中,文臣似乎是导致这一切的主要责任人。即将死亡的现状与文人无关。现在的情况证实了这句话。
为了根除魏忠贤阉割党,崇祯曾经利用文人集团的力量,魏忠贤后来自杀了。文人集团认为他有功,所以他扩大了。在早期阶段,他重视文臣根除宦官,但后来,为了削弱文臣的权利,重用宦官,崇祯皇帝和臣民应该不信任对方,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奇怪而尴尬的关系。他们互相憎恨,互相依赖,互相利用。
[img]2343[/img]
18日发生了很多事情,大部分都是解释后事。晚上,崇祯皇帝登上万寿山,远远望去,城外被敌人包围。他的江山里充满了篝火和狼烟。他别无选择,只能摇摇头,只能哀叹和窒息。李自成率领军队进入北京,崇祯此时正在宫中饮酒,听到太监一声告急,长叹“苦我民尔!“最后,大臣们对国家的兴衰漠不关心,树倒了,猴子散了。他知道明朝已经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所以他留下了最后一句话:
诸臣误我,我死了,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任贼分尸,不伤人。
3月19日,首都一片狼藉,火光四射,哀叹声像一个无敌的声音。天将黎明时分,崇祯皇帝在前殿鸣钟召集所有官员,但没有人来。崇祯皇帝说:“诸臣误我,国君死亡。277年的世界,一旦被抛弃,就会被奸臣所误。”
[img]2344[/img]
他打电话给太监王承恩,摇摇晃晃地走到景山,在歪脖子树上上吊自杀。他死时光着左脚,右脚穿着红鞋。33岁。
事实上,在明朝的皇帝中,崇祯皇帝是一个正常的好皇帝。他雄心勃勃,衣食无忧,事事亲力亲为。他一年忙于政治事务,甚至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更不用说和女人睡觉了。然而,他既没有治国之谋,也没有任人之术。他对大臣的不信任和严厉导致他没有国家人才,明朝终于灭亡了。
崇祯最后一刻:掀翻龙椅,在御案上留下六个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