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李志一直被一些人视为懦弱的国王,被武则天的媚术所迷惑,导致李唐的权力下降。事实上,在这段历史时期,唐高宗的作用往往被忽视。事实上,高宗之所以如此迷恋武则天,是因为他的爱母心理,使他对武则天产生了一种母亲和情人的感觉。
现代心理学证明,儿子对母亲的照顾、保护、无处不在的爱和赞美有着强烈的渴望。这种心理学被称为母爱心理学。具体来说,唐高宗李志是指他对母亲孙女王的依恋和爱。那么,长孙女王在高宗心中的形象是什么呢?
[img]429239[/img]
唐太宗李世民的原配夫人长孙皇后,并为其养育了三个儿子。长子李承乾、四子李泰、九子李治。李治最小,自然最受母亲的宠爱。史上说长孙皇后喜欢读书,做事一定要按礼法。她对公公唐高祖很孝顺,贤德宽厚。她可以和后宫的妃子和睦相处。宫中的王子和公主就像自己的孩子,所以宫中的一切都很受欢迎。在李治幼小的心中,母亲温柔而慈爱。
唐朝创业之初,长孙氏与李世民一起南北作战,和哥哥一样,为唐朝的创造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杀兄逼父,这与时人的道德行为不符。关键时刻,长孙皇后挺身而出,亲慰士兵,使军心大振,一举歼灭了李建成、李元吉的势力,使李世民顺利登上王位。随着年龄的增长,李志逐渐意识到他的母亲是一个聪明果断的女英雄,不让眉毛。
[img]429240[/img]
太宗即位后,长孙氏被封为皇后,母仪天下。不仅后宫管理有序,而且积极协助太宗,对太宗影响很大。每当大臣直劝,惹怒太宗,她总会从中调整,力陈忠君爱国。唐太宗退朝后,愤怒地说要杀“田舍翁”,长孙皇后问发生了什么事。太宗说魏征上朝时总是侮辱我。长孙皇后听后,立即换上朝服祝贺太宗,并说:“妾闻主明臣直,今魏征直,是陛下的明故也,妾敢不贺!一番话让太宗顿感到欣慰。魏征可以在唐太宗身边多年不被贬杀,这与长孙皇后对太宗的劝说无关。即使在长孙皇后病重的时候,他也不忘国事,劝太宗把被贬的房玄龄召回朝鲜重用:“玄龄事陛下,小心谨慎,诡计多端,预言一言不发。
非有大故,愿不弃之。“她死后不久,太宗召回了房玄龄,并恢复了官职。长孙皇后一直这样帮助丈夫,即使到了垂危之际,也警告他要“亲君子,远小人,纳忠劝,屏诽谤”。长孙皇后死后,唐太宗看着她生前写的《女则》一书,痛苦地说:“皇后这本书,足以垂死于后代。我不能达到命运,也不能割情!以其每能的劝诫,辅我之阙,今不再闻善言,是内失一良佐,以此令人伤心!可见,长孙皇后是一位对太宗影响很大的聪明女性,深谋远虑,参政深刻。虽然李治当时很年轻,但他逐渐明白,母亲是一个有远见、有很强议政能力的人。
[img]429241[/img]
不幸的是,这样一位温柔、善良、聪明、果断的母亲在李志8岁时永远离开了他!这个8岁的孩子正处于享受母爱的年龄。失去母亲让他感到痛苦。”悲伤感动了,太宗一再安慰他。”母亲的早逝给高宗的心灵带来了深深的创伤。
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说:“在男人身上,当他们还年轻的时候,母亲和其他照顾他们的女人对他们的爱将来出现在他们的记忆中,这也是引导他们走向女人的重要力量。“对母亲的爱使男孩“总是在寻找一个可以取代母亲形象的女人,这个形象从他最年轻的时代开始,已经管辖着他的心”。这段话非常适合李冶,他的心确实被他的母亲占据了。
勾利军教授认为,在接下来的十年里,李志对母亲有了更深的思念。在遇到武则天之前,他一直在潜意识地寻找与母亲相似的女人。
唐高宗有恋母心理 原因是武则天成功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