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培公(1632-1701年),原名昌、字培公、湖北荆门人,是康熙皇帝身边的重要谋臣之一,官员参议道台、山东登莱道、盛京提督。三藩之乱时,曾劝降割据平凉的王辅臣,他的作品被收入介庵草。
[img]426641[/img]
周培公小时候失去了父亲。十岁时,李自成进攻荆营房。他的母亲、孙子和妻子死于殉难,周培公落魄无助。他成了州卒的小官员,很快就依靠杰出的人进入首都作为内阁供奉
清代儒家将军周培公自称善败将军,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他在灭察哈尔、降王辅臣、征吴三桂等战役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周培公的一生也是跌宕起伏,与清康熙紧密相连,既幸运又不幸;后人看着,感慨万千。
[img]426642[/img]
平定王辅臣陕甘叛乱,不仅解除了朝廷的重大威胁,也解除了吴三桂在西北的翅膀。朝廷分别奖励参加战争的汉将,委以重任,多方鼓励和奖励,使他们忠于朝廷。周培公对奖励只有一个要求:他的母亲孙死于他的父亲,希望皇帝能为他的母亲请愿。图海奏邀请康熙皇帝晋升周培公为山东登莱道,并授予周培公母亲孙氏
周培公在清朝风雨飘摇,大楼即将倒塌的时候,扭转了局面,克服了困难,拯救了清朝摇摇欲坠的江山,使清朝的国家延长了近200年。周培公在清朝历史上写下了一个极其辉煌的一页,历史悠久,高山高耸。不幸的是,周培公未能摆脱这场悲剧,因为鸟儿尽了,弓藏了起来,狡猾的兔子死了,走狗做饭了。
[img]426643[/img]
在周培公的名气下,大臣们不断上书弹劾他,可能要谋反,做吴三桂第二,此时康熙会怎么想?历史证明康熙是一位独断独断的君主,他不会轻易相信大臣的奏折。但康熙最终还是按照大臣们的意愿,将周培公分配到盛京担任提督。这是一石二鸟的安排。一方面,周培公的才华可以用来对抗罗刹国。另一方面,盛京是康熙的家乡,也是清朝龙兴的地方,可以牢牢监视周培公。康熙的气魄从来没有超过勾践和刘邦。与文种和韩信相比,周培公的结局只是为了挽救自己的生命。
这个人是康熙大帝的重要谋臣,但他被分配到边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