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嵩是明朝嘉靖皇帝时期的内阁首辅,张居是万历皇帝时期的内阁首辅。他们都是暂时的权臣,都有贪污受贿的情况。然而,严嵩摧毁了政府,伤害了国家。张居正改革了政府,为国家做出了贡献。后人对他们的评价非常两极分化。
[img]424580[/img]
图片来自网络
严嵩和张居正,除了地位和品德上的相似之处外,两人本身也有很多联系。例如,在张居正考中进士进入翰林院学习时,严嵩早已进入内阁,而在此之前,他在翰林院工作了十多年。之后,严嵩扳倒夏言成为内阁首辅。按照明朝的规定,内阁首辅要同时监管翰林院,相当于那里的校长。@ 当时在翰林院的张居正是严嵩的同事,也是他的年轻一代和学生。
正是严嵩与夏燕的内阁权力之争,让张居正看到了政府的腐败,给了他改革政治的主张。虽然后来,张居正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改革主张,但明世宗和严嵩并没有重视。直到他拥有权力,他才开始采取自己的改革措施。由此可见,严嵩可以算是张居正的负面教材。
@ 严嵩和张居正也有很大的联系,那个人就是徐阶。徐阶和严嵩多年来一直是内阁大学的学士。严嵩逐渐失宠后,他突然忍受了困难,成功地让嘉靖皇帝下令严嵩倒台。张居正在翰林院时,徐阶是他的老师之一。后来,他一直在照顾和推荐张居正。
宰相严嵩是哪里人?
严嵩来自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介桥村。他的名字之一是“分宜”。这是严嵩的故乡。严嵩一直被用作发展旅游业的文化名片,保留了许多严嵩的遗迹和文物。据说现在村里有很多与严嵩同族的严姓后裔。
[img]424581[/img]
图片来自网络
严嵩一生活在87年,其中25岁的高中一直住在家乡。不久之后,他因重病退休,回到家乡十年。最后,他死后被送回家乡。因此,严嵩在家乡生活了近40年。因此,他给家乡留下了许多文物和遗迹。
据说在岩松的家乡,有数百件与他有关的历史遗迹。例如,他的故乡有几十座明清时期的古祠,有严嵩的真假墓地,有严嵩的家庙等,同时也流传着许多相关的传说。例如,介桥村原名介溪村,当地有一个泉水从西向东流动,形成了一个称为介塘的池塘。严嵩的父亲在当地捐款修建了一座石桥,严嵩后来称之为介桥,于是该村改名为介桥村。
擅长诗歌的严松据说一生写了1300多首诗,其中200多首诗描写了赞美江西省名山名胜的诗。与他的诗歌相比,严松更著名的是他的书法。就像诗人喜欢在旅行时写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一样,大多数擅长书法的文人也喜欢在名胜古迹中留下自己的墨宝。此外,许多人愿意要求他的墨宝。在严松的家乡,他有很多书法作品。
严嵩现在发现的文物不多,两边私印,一卷轴,一皇袍,两象牙朝湖等等。
明朝严嵩的简介
严嵩是明代六大奸臣之一,在嘉靖时期拥有20年的专权。严嵩一生通过讨好高官和皇帝来获得官位,通过铲除异己来增加权力,通过结党贪污来丰富钱财。最后,道士的话被砍官抄家,以无处埋葬和抛尸荒野告终。
[img]424582[/img]
图片来自网络
起初,严松只是翰林院的一个小官员,已经当了十多年了。之后,严松在他的推荐下,通过巴结取悦同乡的顶级老板夏燕,被调到首都任职。他见到皇帝当高级官员,甚至进入内阁。然而,当严松的官员居高不下时,他开始忘恩负义,诬陷和谋杀夏燕,并鼓励世宗罢免他。最后,他踩在他的尸体上,成为内阁的首席辅助官。
除了巴结夏言,严嵩更讨好的是皇帝。世宗沉迷于道教,喜欢炼丹等永恒的艺术,所以严嵩尽力为皇帝建造斋戒修炼宫殿,花费大量精力写皇帝喜欢的绿词。因此,他也被称为“绿词宰相”。也就是说,他知道我善于取悦,所以他可以在敏感和怀疑的嘉靖皇帝身边保持他的宠爱这么久。
严嵩自己的权力倾向于野外,他的儿子和党羽也为老虎制造麻烦,猖獗霸道。他们不断结党营私,通过贪污、卖官等方式筹集资金。严嵩的儿子严世蕃曾称赞海口,朝廷没有他有钱。
@ 控制朝政20年的严嵩突然失去了圣宠,罢官抄家,原因只是道士为皇帝做的一句话。
严嵩和张居正的相似之处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