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因病去世,享年46岁。秦惠文王是秦孝公的儿子,原名嬴思。后人在评价秦惠文王时,都认为他是一位伟大的秦国君主。
[img]424444[/img]
图片来自网络
后人将嬴思评为秦四雄之一。嬴思在位时,进一步扩大了秦国的土地面积,加强了君主专制,为后代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秦惠文王上台后,第一件事就是摆脱商鞅。商鞅的变法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心中,但他触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当时,商鞅的变法得到了朝廷的支持,民间人民对商鞅的呼声也很高。秦惠文王意识到,商鞅的权力已经威胁到了他的利益。他上台后,商鞅破裂,铲除了商鞅的党羽,巩固了他的统治权。
秦惠文王善于发现人才,在他即位期间,采用了张仪、公孙衍、魏冉等多位能人士兵,并对他进行了重用。张仪对秦惠文王扩张领土的建议是连横说。秦惠文王认为张仪说的很有道理,便毫无疑问地重用。张仪主张秦国参与诸侯的复杂斗争,秦国在参与过程中谋利。在扩张方面,秦国先开始攻打东方的魏国,魏国抵挡不住来势汹汹的秦兵,然后就输了。为了保护国家政权,魏国不得不将15座城市割让给秦国,进一步增加了秦国的领土。
[img]424445[/img]
图片来自网络
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46岁时,因重病去世,结束了他的一生。
在《大秦帝国的黑色裂变》一书中,它讲述了嬴思王子的错误。在纳税问题上,嬴思杀死了白族二三十人,白族长到衙门起诉王子对人命漠不关心。王子的下属得知王子犯了一个大错误,于是赶紧找到商鞅,让商鞅救王子一命。
商鞅听了故事,认为情况比想象的要严重,现在最重要的是安抚白家族,否则很容易引起民愤。当时,由于商鞅的变法已经深入人心,人们会相信法律在保护他们方面的作用,而商鞅是公正严明的,白家相信商鞅会给他们一个解释。商鞅这个时候很尴尬。王子只有十四岁,将来还是秦国的君主。如果他被判处极刑,秦国的未来会是什么?如果不惩罚太子,信誓旦旦地执行法律法规有什么意义?
[img]424446[/img]
图片来自网络
在白氏一族面前,商鞅急中生智,宣读了对嬴戬的处罚。一是嬴思年轻,免于肉刑,二是嬴思要拿出工资安顿白氏家族等处罚措施。但商鞅宣读处罚后,白氏家族仍然觉得处罚太轻,商鞅对嬴思的两位老师进行了处罚,包括左傅施和右傅施。只有这样,白氏一族才能得到安慰。而商鞅的这种做法,让嬴思深深记恨在心。秦孝公去世后,嬴思上位,即秦惠文王。他上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以谋反罪逮捕商鞅,车裂商鞅,借此机会杀害商鞅同党,巩固自己的权力统治。
嬴思犯了一个错误,老师代替他受到了惩罚,嬴思没有被放逐。
秦惠文王嬴思一生:秦国君主嬴思被放逐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