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康熙是一个很难研究的皇帝,很多事情都令人费解。其中一件事一直让人无法深入研究,那就是他埋葬了一个汉臣的母亲,却让汉臣死了。为什么?
这位汉宦官叫周昌,字培公。周培公在《康熙王朝》中被炒得很热。事实上,周培公并没有那么热,而是很冷。
[img]423030[/img]
周培公来自荆门,他的父母死于明末李自成军攻荆门。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月,他进入翰林院授吉士。康熙十四年(1675年)七月入兵部,次年随振武将军吴丹入潼关。由于献计有功,他被七名官员录用,所以他成为了图海的一名工作人员,并在平凉建议降王辅臣。6月6日,王辅臣降职,周培公授云南土司布政使。
由于周培公劝降王辅臣有功,图海于康熙十五年6月戊寅日(公元1676年8月6日)向康熙皇帝上表,要求对孙氏进行标准化。《清圣祖仁皇帝实录》:“伏乞皇上俯念周昌为母舍身之孝,为国忘躯之忠。他们向周昌的母亲致敬,给周昌奖励,这是众所周知的鼓励,远近咸服。”康熙皇家批准:“周昌的母亲孙氏正在派官致祭,并向银建坊致敬。”
[img]423031[/img]
清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7月13日(8月21日),武昌道参政的吴玉珍奉圣旨勒碑,将康熙祭文刻在碑上。碑阴详细描述了朝廷对孙氏的经历:“一次给银十二两,猪一口,羊一口...特建纪念碑节烈坊银三十二。”朝廷拔银,为孙氏建造节烈牌坊。
康熙十六年二月(1677年),周培公为父母修建了坟墓,康熙皇帝传旨诏祭,并亲自撰写祭文。荆门直隶州志卷首:山东登莱道周昌之母孙氏(康熙十六年):朝廷弘锡的恩情,典均存亡;臣子们被授予亲情,因为他们是强盗。二孙氏赋性坚贞,秉操激烈。二子昌努力工作,转孝作忠。以光泉壤,我用嘉颜、诏祭特颁。二灵不昧,其钦承之。”
周培公父母合葬墓是二品官规制,《大清会典·工部·坟墓规制》:周培公父母在墓地遗址上发现的石象与《清会典》相附,周培公父母在墓地遗址发现的石象与石人二、石马二、石虎二、石羊二、石望柱二。
[img]423032[/img]
古代有“母子贵”的说法。周培公父母墓规格达到二品,周培公墓也应达到二品。但事实上,周培公墓根本不知道在哪里。荆门的周培公墓只是一座衣冠墓,规格只有四五个产品,墓碑没有官方名称。
周培公劝降王辅臣后,康熙在康熙十七年给了他一个山东登莱道、摄布政使、四品的官员。但仅仅两年多后,康熙就以“互相批评”罪罢免了他的官员,并将他分配到乌拉,“他一辈子都不能回来”。《清史稿》称其为“家中之风”,但没有人知道它死在哪里。
康熙大张旗鼓地埋葬了功臣的母亲,却让功臣死无葬身之地。为什么?我真的不明白。如果我明白,我可以说话。
康熙埋葬了他的母亲 为什么让他死无葬身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