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对廉颇的印象来自历史故事《将相和》。那些阅读更多历史经典的人来自《史记》中廉颇林相如的传记。这个古老的故事凸显了林相如的机智、勇气和慷慨。至于他对廉颇的印象,他不禁有点消极:傲慢和易怒。虽然他也能改正错误,但毕竟他失去了林相如的气度。此外,我们对廉颇的军事印象也不是很高。我们认为他没有在历史上取得伟大的胜利,这似乎不如赵奢和李牧。
[img]419640[/img]
事实上,当我们接受廉颇的形象时,它的战斗力是打折扣的。《廉颇林相如传》过分突出了林相如,不可避免地削弱了廉颇。特别是关于林相如的外交成就,如完美的赵,池池会议,写得栩栩如生,让一个人沉浸其中,对于廉颇的战斗成就,一笔。事实上,廉颇对赵国的贡献不低于林相如,甚至高于一流。
例如,在池池会议上,史书只让我们看到林相如独自与秦王作战,迫使秦王为赵王演奏音乐。虽然他只是敲打了乐器,但他在外交场合保持了国家尊严。秦王似乎被林相如的暴力威胁吓倒了。事实并非如此。廉颇是震慑秦王的关键。而且看《史记·廉颇林相如列传》里有这样一句话:“赵亦设盛兵待秦,秦不敢动。而这个统领赵兵的,就是廉颇。精彩的戏让林相如演,真正顶住戏台的廉颇,却只有一笔,真的有点不公平。
[img]419641[/img]
在与秦军的战斗中,廉颇似乎更加保守,没有像赵奢和李牧那样取得爆炸性的成果。事实上,从长期的军事对抗来看,廉颇是赵国真正的军事栋梁。面对秦国强大的军事压力,相对较弱的赵国不可能经常取得巨大的胜利。赵奢和李牧最伟大的成就是在短时间内击退秦军,而不是击败秦军。而廉颇这种老沉重的军事教练,往往让秦军啃不动,嚼不烂,可奈何,赵军虽然在脸上会吃点亏,但至少能自保。廉颇在长平战役中被取代,这是赵与秦对抗军事的分水岭。从那时起,赵军开始处于劣势。
即使在赵军大伤后,廉颇也能带领这位疲惫的老师横扫诸侯,杀死燕国主将栗腹,稳定战后赵军的局势。
[img]419642[/img]
当然,历史对廉颇是公平的。他的名声一直流传着很长一段时间。唐朝时,他被邀请进入武庙60多名战神;宋朝,武庙里有72位战神被祭祀,廉颇就是其中之一。
廉颇的军事路线不追求好看,虽然他也打得很好,但追求实用,对于这类人才,要特别注意,委以重任。
揭秘:为什么名将廉颇被称为赵国最古老的顶梁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