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著名将领徐荣以“汴水破曹操,梁东败孙坚”而闻名。曾为董卓下属,董卓死后为王允效力,后在“文与乱武”事件中死于乱军。
[img]418971[/img]
图片来自网络
史料上没有关于徐荣字的记载。古人虽然有加字的习惯,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有知识有地位的人会有字。“字”又称“表字”,是中国特有的,也是一种传统文化。人的名字是父母取得的,不能改变,为了满足自己的性格和特点,会取字。文字背后的内容是对自己的补充和延伸,与名字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礼仪之邦。在古人看来,直接称呼一个人的名字是不礼貌的。只有互相称呼,才能体现对他人的尊重。如:曹操字孟德、贾诩字和、赵云字龙、刘备字玄德、关羽字云长等。
在三国中,徐荣因身陨时间早而记载较少,是一位经常被忽视的名将。在为董卓部下,表现得极其活跃,多次重用徐荣,可见董卓对徐荣的才华非常肯定。三国鼎立形成时,两国先主都是他手下的败将,在这一点上,他可以算是三国神将之一。但能力虽然有,就是投错明主,如果他是曹操的下属,也许会有很大的成就。董卓死后,他的下属投靠了他的主人。只有徐荣没有叛变。也许在他看来,无论董卓还是王允,谁控制朝廷,他都会为任何人服务,但他死在前同事手中。这也是他作为军人的执着和忠诚。
徐荣是怎么死的?
徐荣,三国将领,战功显赫。他打败了战无不胜的曹操和江东的老虎孙健。他的军事实力不容小觑。初平三年,凉州兵反叛,王允混乱,让徐荣等人出战。不幸的是,他杀死了新丰,一代将军倒下了。
[img]418972[/img]
图片来自网络
董卓生性残暴,他专政期间,长安城民不聊生,人心慌乱,处处险恶。它引起了许多官员的反感,也引起了人们的仇恨。初平三年,并州兵与凉州兵发生冲突,并州人吕布、王允趁乱杀死董卓。董卓一死,长安人民载歌载舞庆祝欢呼。李珏,董卓的下属,怕王允治罪,想到处逃跑,顾问贾旭献计,让他们召集凉州兵杀回长安,于是李珏等凉州兵开始反叛。朝廷内乱刚刚平息。看到又是一场激烈的战斗,王允开始恐慌,命令徐荣和胡云毫无准备地战斗。然而,事实上,胡云和其他人与王允关系不好。他们长期以来一直与李珏等人私下合作,这使得无辜的徐荣独自战斗,不幸死于新丰。李珏、郭思、李蒙等10万兵围攻长安,吕布东逃,王允被杀。
就这样,徐荣成了战争的受害者,没有留下半句话就去世了。不可避免的说,徐荣的死太可惜了。但更可悲的是,作为一名忠臣将领,他先后击败了曹操和孙健,但他并没有受到重视,而是被遗忘了。这真的很可悲。徐荣不是死于军事失败,而是死于政治阴谋。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将军,无论投靠后来的三国,都会写出更辉煌的历史。
三国徐荣
徐荣,东汉末年著名将军,出生不明,死于192年的新丰战役。董卓因击败曹操和孙健而出名。董卓被司徒王允杀害后,为王允效力。与李珏、郭思等凉州士兵作战时,他不幸被杀。
[img]418973[/img]
图片来自网络
历史上关于徐荣的记载很少,但他的杰出成就和杰出成就不能被遗忘。初平第一年,曹操召集盟军将董卓赶下台。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领导能力,大多数盟军都在战斗,没有战略。虽然在早期阶段取得了一些成就,占领了几个城市,但日益突出的问题使盟军停滞不前。曹操不得不独自追求董卓。在汴水之战中,曹操与徐荣作战,曹操被打败。
对董卓来说,孙坚是江东的老虎。孙坚率领豫州士兵攻打董卓。董卓让徐荣和李蒙作战。徐荣和孙坚在梁开战,孙坚战败。虽然董卓很残忍,但这次打败孙坚提高了董卓的士气,这可以说是一场巨大的胜利。这样一个打败曹操和孙坚的角色,可以说,作为一名将军,有这样的成就并不是徒劳的。
历史上只有三个关于徐荣的人,打败了曹、孙、徐荣之死。作为董卓的老部,李琏、郭琏被王允追杀,不料听从贾诩的毒计,一路召集凉州兵,攻入长安。给王允一个突然的攻击,刚处理完内乱,又被攻击,徐荣等人还没有准备好,战斗力不强的时候就被打了。徐荣惨死也是因为他被凉州兵排除在外,在李琏等实力雄厚的时候,徐荣自然被杀。徐荣的死并不是说徐荣没有军事能力,而是说当时的政治环境对他不利。
东汉末年名将徐荣之死:一代将星如何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