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刑前,李斯对儿子说:我想和你一起牵着大黄狗,在老家东门外追兔子。一个楚国愤怒的年轻人成为了秦国的总理;一个贫困的学生成了帝国的要人,他是李斯。
《资治通鉴》记录了他的奋斗历程,展现了他的悲喜生活,读起来很警惕。公元前208年,他被判极刑,指控谋反。他没有谋反,也没有地方抱怨,只能死于委屈。
[img]418917[/img]
李斯高居相位,创造了许多制度,影响了中国几千年,为什么会如此凄凉?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检查过程中死于沙丘。李斯的悲剧拉开了帷幕。
说到这里,我们还必须提到另一个重要的人物,那就是“指鹿为马”的赵高。赵本是宦官,聪明能干,城府深厚,一直受到始皇帝的信任。就玩权力而言,他比李斯聪明得多。两人三次交手,李斯都没有战败,最终死了。
他们第一次在沙丘上相遇。秦始皇的死给了赵高一个机会。他决定借此机会杀死领兵外的公子扶苏,立秦始皇的小儿子胡海为皇帝。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与李斯讨论,但李斯坚决反对,并表示这是一场巨大的逆转。赵高立即展示了杀手锏,抓住了李斯贪恋相位和封侯的弱点,迫使他放弃抵抗,最终成为“沙丘之谋”。胡海成为了二世皇帝。
[img]418918[/img]
第二次交手时,赵高没有站出来,而是背后制造了麻烦。他把陈胜的起义和世界的混乱归咎于李斯,并要求胡海多次严厉批评他。“李斯害怕,重爵禄,不知道该怎么做”。他别无选择,只能写信,建议皇帝行使监督责任的技能,独自掌权,享受乐趣。他还说,只有这样才能展现皇帝的尊严。胡亥非常高兴,监督各级责任,滥用刑罚,造成了“刑人相半于道,死人日积在市,秦民益恐惧思乱”的严重后果。这一次,李斯再次放弃了原则,在治国理念上与胡亥、赵高同流合污。
第三次是赵高让李斯参与死亡。赵高首先要求李斯见皇帝,劝胡亥不要胡闹,然后利用胡亥的乐趣通知李斯见面。这时,李斯有点傻,被拒绝了三次,不想离开。
胡亥不高兴地说,我闲着的时候他不来,一忙他就来干扰,这不是看不起我吗?赵高趁机再次诽谤,说李斯参与了沙丘之谋,立你当皇帝,但他没有封侯,心生怨恨。还有,他的儿子在三川当郡守,听说和叛乱的人早就有联系了,这两个父子都想谋反!胡亥认为这是合理的,所以他利用这个机会赢得了李斯和其他三位大臣,赵高审判了他的罪行。另外两人自杀了,但李斯坚决不死,他认为自己有功,善辩,真的没有反感,在狱中给皇帝写了一封投诉信,但被赵高扣留了。一番棍棒过后,李斯只能自诬服罪。临刑前,李斯对儿子说:我想和你一起牵着大黄狗,在老家东门外追兔子。
[img]418919[/img]
李斯确实很有才华,为世界统一做了很多建设性的工作,赢得了秦始皇的信任。但他的弱点也相当明显。韩非曾出使秦国,始皇帝想把他留下来重用,李斯担心韩非会对自己不利,试图逼他自杀。正是赵高抓住了李斯的弱点,才把他带进了死地。在这种情况下,李斯之死,不是赵高陷害,而是死于自己的过度贪婪。墙立千崖,无欲则刚,这是大境界,普通人难以企及。然而,大多数人仍然可以控制自己的欲望,掌握自己。一旦贪婪失控,人们可能会变态,灾难随时都会发生。
秦朝第一丞相李斯为何死于宦官赵高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