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之死,更流行的说法是明朝误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然而,从综合历史来看,事实上,反间计只是导火索,这给了崇祯杀死袁崇焕的借口。事实上,崇祯已经忍受袁崇焕很长时间了。即使没有反间计,袁崇焕也无法逃脱死亡。
1、擅长杀死毛文龙,埋下祸根。崇祯二年5月底(公元1629年),袁崇焕巡视东江。与此同时,袁与东江总兵毛文龙进行了几次谈话,明确要求毛不要继续以前的半独立状态,而是听从朝廷的指挥。然而,毛文龙出于各种原因搪塞。袁崇焕看到无法谈判,下令逮捕毛文龙,并公布了他的12项罪行,并将其全部分解。
[img]417351[/img]
随后,袁崇焕命人用崇祯赐予的尚方剑斩首毛文龙。应该说,袁崇焕斩毛文龙主要是因为毛不听节制,影响了袁五年复辽战略的实施。然后,毛文龙毕竟是朝廷任命的总兵官,尚方宝剑再厉害也砍不到他的头。在那个时候,斩杀毛文龙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崇祯当然对袁崇焕的做法也很不满,但当时他正依靠袁崇焕恢复辽东,暂时忍住了这一口气,没有责怪。后来,在逮捕袁崇焕时,这件事被翻出来,成为犯罪之一。
二、后金袭京使崇祯恼羞成怒。崇祯二年10月,后金绕道蒙古,破边墙进入北京。袁崇焕接到报告后,除了带领军队进入京勤王外,还先后拦截了遵化、蓟州和通州,但都失败了。在这种情况下,袁崇焕日夜带领9000名骑兵,最终于11月19日赶到北京,比后金军早了一天。
[img]417352[/img]
当时北京已经慌了。崇祯不得不重用孙承宗。方寸大乱的崇祯首先命令孙承宗负责通州的防卫,旨意不久就下来了,还叫孙承宗负责北京的防卫。孙承宗巡视北京后,他命令孙承宗前往通州。如此一令三变,显示崇祯极度慌乱。而这一切,距离五年复辽目标的提出才一年多。在崇祯看来,我给了你袁崇焕这么大的权力,要钱给钱,要人给人。我没看到你收复了多少失地,但你以后金兵下来回报我!那么,我要你做什么呢?
3、进入北京的勤奋之王引起了怀疑。当后金进入北京时,有传言说袁崇焕将后金引入北京。崇祯是一个非常怀疑的人。再加上对袁崇焕的愤怒,他下令要求袁崇焕驻蓟州。没有圣旨,他不得进入北京勤奋之王。然而,袁崇焕没有意识到他引起了皇帝的怀疑,仍然带领军队来到北京。在袁崇焕看来,他是勤奋之王,但在崇祯看来,他是抗日的,这是非常严重的。
[img]417353[/img]
11月23日,崇祯召见袁崇焕。袁崇焕提出,经过几天的战斗,士兵们都很累。他希望让他的部队进入城市,就像满桂进入德胜门瓮城休息一样。出乎意料的是,崇祯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袁崇焕不允许住在城市里。这表明崇祯根本不相信袁崇焕,但由于目前的敌人,他还没有下定决心要对付袁崇焕。
11月29日,崇祯对袁崇焕的愤怒终于找到了发泄口。12月初一,崇祯借此机会逮捕袁崇焕下狱。8个多月后,袁崇焕被处决。
崇祯皇帝为什么杀袁崇焕?不完全是因为反间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