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明君比比皆是,能超越赵武灵王的君主很少。赵武灵王在位期间,赵进行了胡服骑射改革,制定了灭中山国、向北游牧民族发展的战略,大大增强了赵的军事实力,成为战国后期抗秦的主力军。那么,为什么这样一个伟大的国王最终会以悲惨的结局结束呢?让我们来看看赵武灵王犯了什么错误,让他最终走向不归路。
[img]416537[/img]
一是废长立幼。
在古代,废长立幼很容易造成混乱和国家衰落,如齐桓公、袁绍等。因为赵武灵王宠爱孟姚,孟姚死后,赵武灵王爱屋及乌,废墟太子章,赵何为太子。主幼国怀疑赵国大权落入大臣手中,为后来的事件埋下了隐患。
二是放弃君位。
赵武灵王在壮年时与小儿子赵何传位,成为主父(类似太上帝),全力以赴管理军事事务。擅长改革的赵武灵王此举非常大胆。虽然他仍然认为自己是赵国的主人,但事实上,大臣们同意这个国家没有两个国王。他们只认出赵王。赵武灵王的退位无疑给了下一代权力,不再拥有赵国的最高权力。
[img]416538[/img]
@ 所托非人。
赵武灵王退位后,看到公子章朝廷崇拜弟弟,心不忍,看到公子章沮丧,于是把公子章封为安阳君,用田不礼协助公子章。公子章早就有异心了,再加上田不礼的支持和鼓励,公子章秘密谋兵变,除了赵王何,赵武灵王没有注意到即将到来的叛乱。
第四,妇女之仁。
赵惠文王四年,赵武灵王打算封公子章为代王,其实是想收回赵王何的权力,重新执政,这一举动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赵武灵王把这件事告诉了公子章,公子章和田不礼更坚定了谋反的决心。以沙丘选墓为名,赵武灵王召赵王何与公子章陪同。在此期间,公子章以赵武灵王的命令召见赵王何,大臣肥义觉得事情不对,于是肥义为赵王何去见公子章。公子章杀了肥义,带领下属向赵王何进攻。公子成和李兑赶到,杀散了公子章党羽。失败的公子章逃到赵武灵王的宫殿,赵武灵王犯了最后一个错误,迎公子章进宫。公子章已经是叛臣了,这时让公子章进了自己的宫殿,留下了口实。
[img]416539[/img]
公子成和李兑包围了沙丘宫,杀死了公子章,赵武灵王在隔壁看着却无法阻止,默默地抽泣。公子成把伺候赵武灵王的宫人都赶走了,赵武灵王决定拼死一战,但公子成等只围不站,没有人愿意承担杀君罪。公子下令将赵武灵王围在宫殿里,不提供食物,赵武灵王吃剩菜,艰难地活了一个月,连树上的鸟蛋都吃了,最后饿死了。两个月后,公子成决定赵武灵王已经死了,于是开门收尸,厚葬,全国举哀。
赵王何年轻,没有救父亲赵武灵王。事实上,赵王何可能希望赵武灵王早点死,否则他不会默许公子成的行动。毕竟,赵王何也很聪明。英雄一世的赵武灵王去世了,后人给予了很高的历史评价,特别是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加快了民族融合,胡服骑射改革。只能说明君也很难打破家务。如果不是对孟姚的宠爱,赵武灵王不会让赵何过早登基,也不会饿死沙丘宫。当然,这些都是马后炮。
赵武灵王犯了什么错误? 导致自己饿死在沙丘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