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元帝萧诠(508)―554),字世诚,小字七符,自称金楼,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南北朝梁朝皇帝(552年)―554年在位)。梁武帝小燕的第七个儿子,梁建文帝小刚的弟弟。记载中说,他擅长画佛画、鹿鹤、风景素描,技艺全面,尤其擅长画外人的形象。传世的《职贡图》是北宋的抄本。
生平简介
萧诠历任会稽太守、江州刺史、荆州刺史。大宝三年(552)击败侯景,称帝于江陵(今湖北荆州)。曾担任将军、太守、刺史等官职,公元552年登基为皇帝,称梁元帝。梁元帝是一位热爱阅读和文学的君主,有大量的学术作品,如《孝德传》、《忠臣传》、《注汉书》、《周易讲疏》、《老子讲疏》、《全德志》、《江州记》、职贡图等。《梁书·元帝本记》称赞他:“既长好学,又博综群书,写成章,出言为论,才辩迅速,冠绝一时。“就像李后主和宋徽宗一样,他的艺术成就难以掩饰自己的政治智慧,这不仅与当时的混乱局面有关,也与他的个人性格有关。历史上记载了他的“禀性猜疑,不隔疏近,御下无术,害怕履冰,所以凤阙伺候晨功,火无内照之美。”
[img]415949[/img]
王夫之说:“江陵陷,元帝烧了14万卷古今书,或者问,回答说读了1万卷,还有今天,所以烧了,没有不恶其不悔不仁,责怪读者,说书不如元帝。”
在位三年。湘东郡王初封,丹阳尹后任侍中。荆州刺史七年(526),都督荆、湘、营、益、宁、南梁六州军事,控制长江中上游。太清二年(548)侯景叛梁围建康,梁各路援军聚集在建康城外20万至30万人。萧诠只派儿子萧方智等带领万人救援,然后派王僧辩带领舟师万人增援,次年三月,景攻破台城,王僧辩舟师尽无。不久,王僧被命令打败在营州(今湖北武昌)都督中外军事的六兄弟萧伦;并向西魏称臣,袭杀益州刺史萧纪(萧衍第八子)。萧解除兄弟的目的达到后,便于天正元年(552)在江陵即位称帝。年号承圣。但当时梁州、益州已并入西魏,襄阳也由西魏控制。江陵形势十分孤立。承盛三年九月,西魏宇文泰派于谨,宇文护率军5万南攻江陵。十一月江陵城陷,萧诠被俘受害。第二年,其子萧方智在建康称帝,追尊为元帝。萧诠盲目,少聪明,好读书,善于五言诗,但性矫饰,多猜忌。江陵城破时烧毁了14万卷藏书。人生十分富有,凡二十种,四百多卷。
才子皇帝
在登上王位之前,作为王子,在和平繁荣的时代,萧艺并不贪图醉生梦死的贵族生活,而是非常努力地学习和写书。即使他因为一个瞎子不能亲自看书,他也应该让书童读给他听。他一夜之间,以“成家之言”的抱负读书一直是他奋斗的理想。他出生在一个文学家庭,文才很好。在历代取得文学地位的皇帝中,“四萧”(梁武帝小燕与三个儿子萧统、萧纲、萧艺)堪比“三曹”(曹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萧艺也是“四萧”中的佼佼者,他的文学成就堪称佼佼者。唯一留下的《金楼子》作为诸子百家学说“子”部的作品,在中国文化史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
[img]415950[/img]
虽然他没有宋徽宗那样直到今天才被超越的“瘦金体”书法水平,但在绘画水平方面,没有人能在五千年的历史和数百位皇帝中脱颖而出。他画的《职贡图》记录了当时南梁朝贡各个小国的人物,包括金发碧眼的波斯胡人和只披白布的黑人。因此,这不仅是艺术史上不可多得的珍宝,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朝贡史的一份极其珍贵的资料。
而且他博学多才,从《隋书经籍传》留下的资料来看,他研究的花样可谓五花八门,包容万象。除了作为一名作家、诗人、学者、皇帝、画家和书法家,他还是一名音乐理论家。他今天可以获得中医药研究的博士称号;他的围棋水平至少是九位大师,他还写了几篇棋谱研究;他是一位姓氏学家和形而上学研究专家,在许多《周易》专家中仍然占有显著地位。
[img]415951[/img]
他出生在重文轻武的南朝,甚至写了一本兵书《玉韬》。更令人惊讶的是,南朝士大夫对骑马非常反感,认为这是野蛮人才做的事情,但肖毅花了很多时间研究马,并写了一个研究马的专业,称为“相马经典”,据说研究结果超过了相马专家伯乐的水平。他也对一些被正直的人鄙视的旁门左道学习非常感兴趣,甚至可以自己算命,通过观察星相了解世界大势。他的才华和知识是无人能及的。
但他的艺术水平和文学成就与他的个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梁元帝萧解:南梁才子皇帝一生颇具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