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利欲熏心,安禄山叛唐最重要的是他有实力与中央政府竞争。
[img]412462[/img]
天宝年间,唐代有平卢、范阳、河东、朔方、陇右、河西、安西、北庭、西川、剑南九个节度,兵马约50万。除剑南节外,其余均在北方。安禄山统领平卢、范阳、河东三镇,兵马20万,最强。哥舒翰领导河西、陇右二镇,兵马15万,其次是。安思顺统领朔方,兵马6.5万,其次是。高仙芝,封常清统领安西,北庭二镇,兵马5万,最少。安禄山虽然是众多节度中最强的,但并没有占据绝对优势。唐玄宗没有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他的竹篮里,这是出于相互制衡的考虑。
如果西北五镇合兵,安禄山就不是对手了。他不得不对此有所顾忌。因此,尽管他很反感,但他一直不敢轻举妄动。为了赢得仅次于他的著名将军哥舒翰的实力,安禄山声称他们“有着相同的民族,为什么不相亲呢?”。
就在安禄山即将失去耐心的时候,机会来了。天宝十四年,这个节日让诸镇的几位将军此时不在任。原安西都保护的高仙芝于天宝十年后回到长安担任右羽林将军。河西和陇右的节日使哥舒翰因病卧床在家;安西和北庭的节日使封常清在年冬入朝。
[img]412463[/img]
看到千载难逢的机会,计划已久的安禄山立即起兵作乱。
此前,为了测试唐廷,安禄山曾要求向长安贡献3000匹马,派总部护送。
这件事立刻引起了朝廷的警惕。河南尹达奚殉建议“待到冬”,玄宗立即允许。为了安抚安禄山,他还派了一个使命:“我和清修了一汤,所以我叫清来,10月份在华清宫联手。”
安禄山自然不是傻瓜。我知道如果我去长安,我肯定会回去的。11月9日,安禄山发所兵马15万人,自称20万人,以清君侧、朱杨国忠的名义反对范阳。叛军“步骑精锐,烟尘千里”,渔阳鼓动地来了。唐朝毫无戒备,被打得措手不及。叛军一路攻城掠地。如果他们进入无人居住的地方,他们只用了34天就攻占了洛阳。
[img]412464[/img]
唐玄宗慌了手脚,赶紧派哥舒翰、高仙芝、冯常清率军迎敌。然而,大约半年后,三名强大的边塞将军被俘或被杀。
如果你买不起,你就害怕躲不起。唐玄宗立即决定骑西南行,躲在蜀国躲避战争。幸运的是,他的儿子李恒在灵武即位,号召世界勤奋之王。依靠将军安思顺、郭子仪、李光碧和朔方6万多名精英,经过千辛万苦,他终于平息了安禄山的叛乱。
为什么安禄山只用34天就攻入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