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米月传》中的米月,也就是史料中记载的米八子,抛开她淫乱的一面,后来被尊为宣太后,左右朝政40多年,注重婚姻,重用民族,发展国力,拓展疆域,伐除义渠,消除后顾,为秦国的崛起做出了巨大贡献。
[img]412229[/img]
不可否认,在秦国历史上,芈月是一个铁腕人物。芈月去世六年后,秦国诞生了一个铁腕人物,即嬴政。嬴政是芈月的玄孙;就成就而言,嬴政站在芈月的肩上。后来,嬴政摧毁了六国,芈月在早期阶段奠定了基础。然而,嬴政最终能够统一世界,最应该感谢的不是芈月,而是一个齐国女人,历史上被称为皇后。
自江太公封齐以来,齐国一直是一个傲然屹立的东方大国。乐毅伐齐后,尽管齐国遭受重创,但很快恢复了活力。战国后期,列国争雄。秦国和齐国无疑是当时最耀眼的两个王国。齐国的存在无疑是秦国统一世界的重要障碍。就在秦国“远近攻”的时候,王后登上了齐国的政治舞台。
君王后,姓太史,是齐国君地太史之女。齐国发生牙齿混乱后,齐国王的儿子田法章改名为君地太史之家的仆人,以逃跑。太史的女儿看到公子的言行非凡,绝不是普通人。当她想到齐国的混乱时,她证实了自己的洞察力,所以她“经常因为和私人交流而偷衣服和食物”,这给田法章带来了极大的安慰。
[img]412230[/img]
后来田法章即位为齐襄王,于是把太史之女为王后,为君王后。君王后的肚子很有竞争力,生了太子建。母以子贵,君王后在齐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齐襄王才平庸,所以君王后可以干涉国事,影响政治。王后虽然聪明贤惠,但目光短浅,满足于现状。她看不清国际形势,也不知道怎么死。尤其是秦国的崛起和讨论,她采取了置之不理的态度。面对其他诸侯国向齐国求助,她经常威胁并趁火抢劫。比如公元前265年,“秦伐赵,取三城。赵王新立,...求助于齐”。齐国拒绝轻易出兵,要求“以长安君为质”。后来,赵国被迫“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师乃出,秦师退”。
齐襄王死后,太子田建立,当时只有十五六岁,“国事全靠君王后”。据《战国策》记载,秦王派使者带着一套玉连环送到齐国,让君王后“解这个环”,君王后“引椎”。这个故事不仅说明君王后有点聪明,也反映了君王后对其他诸侯国的态度。试想一下,一套环环相扣的玉连环,暗示着诸侯国之间的命运息息相关。如果各诸侯国联手,秦国就很难应付。秦王用象征各诸侯国唇齿相依的玉连环来测试强大的齐国,而王后用锤子粉碎玉连环,无疑说明他与其他诸侯国没有联盟。
为了避开秦国的边缘,保护齐国的自我保护,皇后对秦王处处宽容,追求“秦金”的国家政策,不帮助其他诸侯国,忽视了嘴唇寒冷的结果,以至于“秦日夜攻击三晋、燕、楚、五国各自救援”,齐国在墙上。此举使齐国能够享受和平,但基于其他诸侯国的牺牲。
[img]412231[/img]
君王后主政期间,齐王建身为傀儡,无所作为。君王后独断国是,任人唯亲。她既不注重对齐王建的教导和培养,也不注重对忠臣贤良的探索和使用,最终使齐国的政治日益腐朽。齐王建最终成为一位优柔寡断、没有勇气的君主。公元前249年,王后病危,临终时告诫齐王建说朝中谁可以重用,可当田建拿起纸笔时,王后却说自己忘了。君王后欲言又止,恐怕主要是怕弟弟后胜的权利被削弱了。
君王后死后,其影响力依然存在,齐王建继续追求君王后“事秦谨”的路线,依然不帮助其他五国。几年后,秦国进入嬴政时代,齐国对其他国家的态度,为英才大略的嬴政创造了机会。秦国各击破五国后,齐国也迅速灭亡。公元前221年,秦兵击齐,齐王建听信后胜之计,“不战,以兵降秦。秦虏王建,迁之共”,然后饿死于流放之地。
战国结束,齐国悲剧,可以说是君王后造成的。秦始皇嬴政最终能统一世界,最应该感谢的人是君王后。
秦始皇可以统一世界 更应该感谢这个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