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涛的《续资治通鉴长编》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一次赵匡胤去武成王庙看历代名将,觉得很不开心,于是让包括白起、张飞在内的22位名将集体“下岗”,把他们都搬了出去。赵匡胤的原因是,白起这样一个连降军都杀的人,不配吃饱。
然而,令人好奇的是,在这批“下岗”人员名单中,一向口碑极佳的关羽居然也在名单上。
需要说的是,这座武成王庙最初是唐玄宗为表彰和祭祀历代名将而设立的寺庙,以姜子牙为主,张亮为主,以历代名将十人为主。唐肃宗年间,庙宇破格升级为,成为与孔子文宣王庙同等水平的存在。所有能在这里享受的都是牛人,起初是72人,后来经过历代帝王的增删,只剩下64人,我们一般都会说“武成王庙64将”。
毫无疑问,关羽是一头牛。《三国志》说他是“万人敌”,说明他武功出众,对汉朝忠诚。他不是一个普通人。至于他能否进入古代著名将领的前50名,很难说,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在宋朝之前,他的各种非官方历史和传说铺天盖地,人们高度赞扬他。
[img]404421[/img]
赵匡胤不可能不知道这一切,但他为什么还是看不起关羽,想让他“下岗”?原因如下也很简单。
一、
关羽极度自负,心胸狭窄,而赵匡胤本人则是一个坦率、宽容、自信的人。
他的“酒释兵权”很有名,没有用刘邦和朱元璋的伎俩屠杀英雄,也能达到目的;他也非常优待投降的囚犯。五代十国中,许多被他征服的小君主后来生活得很好;此外,他制定了宋朝不杀文人的规则。
关羽在这方面真的很差,目中无人,蜀汉阵营几乎没有朋友,尤其是文人。
二、
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赵匡胤自然不希望自己的兄弟向关羽学习。
首先,无论是真的还是假的,投降都会被责骂。与他人争夺妻子更为错误。后果相当严重,会导致兄弟朋友反目成仇,绝对有害于国家事业的稳定。
[img]404422[/img]
赵匡胤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当时他还在后周当将军,从来没有想过投降;后来当了皇帝,在继承人的问题上没有和哥哥打架。母亲杜氏一句话,弟弟赵光义接手了。至于后人传说中的“烛影斧”故事,疑点太多,无法验证。即使是真的,也是弟弟赵光义的问题。
三、
至少在赵匡胤看来,关羽在军事上没有多大成就,也没有什么战略。
关羽的“万人敌”是真的,但这和带兵打仗不一样。他一生中从未打过几场像样的胜仗。最后,他失去了荆州,摧毁了蜀汉的根源。赵匡胤就不一样了。他武功高强,带兵打仗还是个好手。
在他成为皇帝之前,他以将军的身份参加了许多战斗,收复了许多北方失地。在位17年后,他专注于军事力量,平息了许多南方小国,使北宋王朝没有成为继五代之后的另一个短命王朝。这一切都足以表明赵匡胤有战略和愿景。
[img]404423[/img]
然而,有趣的是,在宋徽宗统治期间,关羽又进去了,得到了满足。后来,在明清时期,随着《三国演义》的广泛传播,关羽实际上来了,挤出了姜子牙。他成功地坐在主要祭祀的位置上,把武庙变成了自己的土地。
若赵匡胤泉下有知,不知会有什么感受。
为什么宋太祖赵匡胤看不起关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