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皇帝为了同样的目的做同样的事情,甚至用同样的手段: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免百家,独尊儒术;泰始皇打击六国贵族,汉武帝打击同姓王;秦始皇迁地方六国贵族到京师,汉武帝迁地方富户到京师;秦始皇杀地方豪强,汉武帝杀郭解等地方豪强;秦始皇打匈奴,汉武帝也打匈奴。为什么秦始皇的行为是暴政?汉武帝不是吗?为什么秦始皇是暴君,汉武帝不是?
[img]403662[/img]
事实上,一切都有不同的判断者,导致不同的判断结果。首先判断秦始皇的是汉人(贾谊),而不是秦人,而首先判断汉武帝的是汉人(司马迁),而不是秦人。后朝对前朝的评价大多不好,这是证明自己合法性的必要条件。只有努力抹黑前朝,证明今朝最好最好,才能争取民心。说前朝好,让人怀念前朝,难道不是要鼓励人们“反清复明”吗?@ 大多数汉朝君臣对秦朝的评价都不好,如果曾经“苦秦久”,就不会给好话。
汉代史家司马迁对当朝皇帝进行了评价。即使他因为宫刑而心烦意乱,也很难说出露骨的坏话。这样,从一开始,就没有机会流传坏话了。后人评价汉武帝。毕竟他不是自己死的,也就是国家大乱亡国,很难给坏评。
[img]403663[/img]
即使正如司马光所说,“孝武帝极其奢侈,重刑重敛,内外事四夷,信疑神怪,巡游无度,让人疲惫不堪。作为一个小偷,几乎没有什么不同于秦始皇。”汉武帝被视为秦始皇,但仍分为两部分: 孝武可以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爱忠诚之言却被恶人欺骗。好贵不倦,惩赏严明,后来改过,顾托得人,这其有亡秦之失,免亡秦之祸!"(全部来自《资治通鉴》)对汉武帝说了一堆溢美的话。
尤其是儒家,而不是法家,基本上是儒家出身的仕人,而不是法家。儒家和法家原本是敌人, “儒家总是指责法家卑鄙粗暴,法家总是指责儒家迂腐空谈”(冯友兰语),这意味着极大的敌意。在战国时期和秦朝,法国春风骄傲,受到君王的欢迎。儒家作为一种复古流派,处处碰壁,成为世人眼中的“无用之学”。秦朝灭亡后,汉朝皇帝开始反思法家的缺点,不敢大张旗鼓地实施法家。儒家思想开始慢慢变得强大。到达汉武帝时,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被誉为独尊艺术, “儒家”才算是真正得势于天下。
[img]403664[/img]
儒法矛盾决定了汉初贾谊的儒生对法家没有好的态度,对秦始皇采用法家而不是儒家也没有好的态度。在儒家眼里,法家原本是卑鄙粗野的流派,秦始皇的所作所为自然被视为卑鄙粗暴的政治。秦始皇死了,不可能从坟墓里爬出来抗议。 “暴君”的帽子戴了两千年。汉武帝是开创独尊儒术的人,自然更容易得到后人掌握话语权的儒生的青睐,不会给出太差的评价。这就是历史对两位实际上都行暴政的皇帝的评价。
为什么秦始皇在历史上成为暴君,而汉武帝却成为仁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