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故事非常戏剧性。据说赤壁大战期间,诸葛亮和周瑜都想用弓箭对付曹军。为了让诸葛亮难堪,周瑜推断吴军箭支不足,要求诸葛亮在十天内得到10万支箭,否则军事法律将受到惩罚。结果,诸葛亮回答说,只要三天,双方都下达了军事命令。
结果,三天后,河上起了浓雾,诸葛亮带着几艘船去了曹军的水寨。曹操不知道如何安排弓箭射击,所以诸葛亮带着一艘被射成刺猬的船回到苏州,完成了任务。周瑜和曹操都很生诸葛亮的气。
[img]400977[/img]
然而,《三国演义》毕竟是一部小说。历史书中唯一类似情节的事件不是赤壁战争,主角不是诸葛亮和周瑜,而是孙权。
这件事发生在赤壁大战后的第五年,地点在安徽省无为县。当时,世界三分的格局已经形成,位于曹魏和东吴的边界。因此,双方经常在这里发生摩擦,并多次擦枪。
曹操安排谢奇担任奇春典农,谢奇上任后多次出兵骚扰东吴。东吴将军吕蒙派人诱使谢奇,但都没有成功,所以他干脆派了3000人给谢奇上了一课。然后,在吕蒙的建议下,孙权在帮派建了一个码头,相当于在水上建了一座城堡作为基地,与曹魏长期对抗。
刚刚打败马超和韩遂的曹操立即南下攻打孙权。双方在湿须坞对峙。双方军队发生了多次激战,并取得了胜利和失败。
就在两军对峙期间,一天晚上,孙权乘船来到前线,亲眼看看曹操的军队情况。因为是晚上,曹军看不清河的情况,曹操不知道对方是真是假,不敢轻易派兵打仗,于是命令士兵用弩猛射孙权的船。
[img]400978[/img]
孙权的船一边箭太多,单边吃得太重,船体倾斜,有翻船的危险。因此,孙权命令人们转动船头,让船的另一边也击中了许多箭,所以船体平衡了,安全地回到了他的营地。
历史记载与《三国演义》的区别在于:第一,它发生在一场亲属战争中,而不是赤壁战争中。2、这与诸葛亮和周瑜无关。这是孙权干的。3、孙权并没有故意欺骗曹操的箭,但他被曹军的箭射中了。他几乎要翻船了,所以他想出了扭转船头的坏把戏。
此外,孙权草船借箭不是出于《三国志》,而是出于裴松之对《三国志》的注释。裴松之在注释中引用了魏略的记载,讲述了这个故事。
曹操在《魏略》中放箭,因为他不知道敌人的细节。但裴松志同时引用了另一本书《吴历》。这本书还讲述了孙权乘船观看曹操阵营的故事。然而,吴历说,当曹操知道有船来时,他立刻猜出是孙权本人。而且,当曹操看到孙权的战舰军容整齐,武器齐全时,他也表达了自己的感受:“生孩子就像孙仲谋,刘彪的孩子就像猪狗。占孙权便宜,骂刘表这窝囊废。
[img]400979[/img]
魏略和吴历都丢失了。现在他们只能从其他书中找到一鳞半爪。草船借箭的故事最初来自魏略。《吴历》中没有这样的情节,《三国志》中也没有这样的情节。
所以草船借箭这件事有没有发生,还是个疑问。
草船借箭与诸葛亮周瑜无关,也许根本没有发生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