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皇帝选择继承人有一个固定的标准,那就是他有自己的立法,没有自己的立法,然后他正在考虑自己的立法。如果自己的长子或长子在那里,古代大臣坚决支持自己的立法或立法,反对浪费自己的立法,很少有人支持自己的立法。
[img]400498[/img]
历史上,皇帝想废除长辈和年轻人。例如,汉高祖想废除王子刘英,改立赵王刘如意,这遭到了大臣们的强烈反对,不得不放弃。汉景帝废除了长子刘荣的王位,改立了第九个儿子刘彻,这也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但最终景帝打败了大臣们。汉宣帝还考虑废除长辈和年轻人,因为大臣们反对放弃。
[img]400499[/img]
为什么古代大臣知道王子不好,坚持反对废长立贤?这就要说古代王位的长子继承制。所谓长子,就是皇后生的长子,长子是皇帝的第一个儿子。长子有独特的优先继承权。《春秋公羊传》说:立法不以贤,立法不以贵。
另一个是长子继承制,旨在杜绝觊觎王位的非分之想。而且,长子比贤的标准明确无歧义!明太祖朱元璋传给朱云文,不是优秀的第四个儿子朱迪,而是因为长子继承制,朱云文是朱元璋的长孙。
[img]400500[/img]
这一制度也是封建朝鲜300多年的原因之一。封建社会是皇权第一,皇帝或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如果皇帝聪明,国家就会繁荣,否则就会衰落。继承人是否合适决定了未来。
为什么古代大臣支持立长不立贤?原因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