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远大战后不久,68岁的努尔哈赤病逝。当时有三个人有望继承努尔哈赤的汗位: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个儿子,从小就和父亲一起出征各大战役。在萨尔浒之战中,转战三路,冲锋陷阵,勇敢破敌;在辽沈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科尔泌得到了帮助,叶赫得到了征服。努尔哈赤曾赞赏道:“我的儿子太极,父兄依赖,如身之有目。除了后来继位的清太宗皇太极,还有另外两组强大的势力,即大贝勒代善和多尔根兄弟,当时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大贝勒被废除了王子的位置,但他的权力仍然仅次于他的父亲努尔哈赤。作为大贝勒,他统治了军国大政。他是红旗和红旗的旗主。他的下属有许多将军,他们可以善于战斗,统一军队和人民。
[img]399884[/img]
大贝勒.代善(1583年8月19日至1648年11月25日)
多尔琏三兄弟的亲生母亲是努尔哈赤晚年最受欢迎的大福晋乌拉纳喇氏阿巴亥。他们也是“儿子和母亲都很贵”,他们的地位迅速上升。当贝勒的誓言被废除时,可以看出当时只有14岁的阿济格、8岁的多尔琏和6岁的多铎已经进入了八和硕贝勒。
努尔哈赤有16个儿子。除了侄子阿敏、济尔哈朗和孙子岳托,代善是第一个大福晋佟佳出生的。莽古尔泰和德格类是第二个大福晋富察出生的。皇太极是由努尔哈赤称之为“爱妻”的叶赫纳喇出生的,然后是阿济格、多尔根和多泽三兄弟,他们是由第三个大福晋乌拉纳喇叭阿巴亥出生的。在其他8个儿子(长子楚英已经去世,16个儿子费扬古尚未出生)和更多的侄子中,虽然有一些资深人士和杰出的战功,但他们并没有被视为和硕真。
努尔哈赤活着的时候,曾经让阿济格、多尔根、多铎管辖正黄、镶黄两旗、15牛记(牛记是满族生产军事合一的社会组织,每旗原则上应该包含25个牛记,每个牛记录有300人),并承诺再给一面旗帜,让它成为“全旗之主”。不幸的是,许诺努尔哈赤的去世并没有实现,但多尔根三兄弟有两旗六十牛录的实力,已经超过了三大贝勒,与大贝勒代善并驾齐驱。
[img]399885[/img]
努尔哈赤死前曾规定,八和硕贝勒死后推荐一人继承汗位。以代善为首的贝勒对多尔根兄弟的迅速崛起并不满意。他们出生死亡几十年,大部分都不是旗主贝勒。然而,多尔根的三兄弟在他们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被封为和硕真。阿济格和多泽当时只有10岁。多尔根领了十五牛记,努尔哈赤答应以后给他一面旗。
1612.11.17-1650.12.31爱新觉罗·多尔猷
此时,实力雄厚的代善明确表示,当时后金的政治形势是危险的。多尔琏的三兄弟不愿意做人。皇太极也有远大的抱负。如果前两名之间发生争执,一定会受伤;在战胜宁远后,后金军的士气也很低落。袁崇焕此时正试图追求胜利,收复失地;蒙古的林丹汗和朝鲜也在向明朝靠拢,试图攻击后金,帮助明朝反击。为了避免蚌鹤之间的竞争,聪明的代善与皇太极达成了默契,倒在了皇太极一边,得到了贝勒的支持,两股力量结合在一起。
[img]399886[/img]
皇太极在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正式举行即位仪式,改年号为“天聪”,称“天聪汗”。仪式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皇太极和诸贝勒盟誓告天。@ 皇太极与各位贝勒共誓,以“兄弟子侄共议皇太极承父基业”诏告天地。随后,皇太极自誓,强调“兄弟子侄共推我为君”,保证“敬兄弟,爱子弟”,否则“天地见谴,夺命”。然后三大贝勒带领诸贝勒发誓。誓言中,以代善为首的三大贝勒从八和硕贝勒中脱颖而出,与新汗皇太极并驾齐驱,而多尔根等贝勒则被三大贝勒管辖和控制,并发誓不“背父兄而阴媚”
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11月28日至1643年9月21日)
由此可见,皇太极的继位是在共同利益的前提下,以某种条件为交换,赢得了代善集团的支持。
代善为了与多尔根争权而与多尔根争权 为什么要推动皇太极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