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动荡的时刻。大明朝200多年来,江山已经到了残灯末庙的最后阶段。关外蓬勃发展的清朝,垂涎明朝统治的千里中原,虎视眈眈,发动了一轮又一轮的强攻。几十年来,明清之间爆发了激烈的斗争。为了捍卫大明江山和清军,明朝涌现出一批忠臣勇将。其中一位明朝将军以身殉国,但300年后,他的后人却阴差阳错,将清朝皇室驱逐出皇宫。
[img]396998[/img]
天启年间,海关外的战场形势对明朝越来越不利。生龙活虎的八旗铁骑在白山黑水之间驰骋,兵锋所指无敌。曾经强大过一段时间的明朝军队,此时已经衰落,连战连败,大片土地和城市成为敌人。天启皇帝像火锅上的蚂蚁一样焦虑。关键时刻,兵部尚书孙承宗临危受命,担任蓟辽督师,主持清朝作战。
孙承宗的才华在当时的明朝将领中脱颖而出。他创造性地利用了清军在野战中长大,不善于攻城的特点堡垒战术,在明清前线修建了大量的城堡,以防守为攻击,几年内收复了400多英里的失地。袁崇焕和其他一些好将军很快被提升到他的关键职位,明清战争终于开始有了一个罕见的转折点。
然而,由于明朝朝廷激烈的党争,忠诚的孙承宗饱受滚滚,几上几下,几次起伏。最后,他被罢免兵权,回到家乡河北高阳。不幸的是,崇祯十一年,清军攻破长城,南下河北,打到了孙承宗的家乡。孙承宗老当益壮,带领全家子孙上城防守,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高阳城被打破,孙承宗被俘。清军恨这个老对手,几乎杀死了孙承宗全家40多人,只有少数人幸存下来。
转眼间,朝代发生了变化,直到300年后的中华民国时期。孙承宗的后代在高阳代代相传。这时,又出现了一个英雄。他是孙承宗的后代孙岳。他从小就学习很好,并被光绪28年的学者录取。后来,由于愤怒,他杀死了一个当地的恶霸,曾经为了避免灾难而和尚。后来,他报名参加了保定武备学校的考试,并踏上了参军的道路。
[img]396999[/img]
宣统三年来,孙岳一直致力于规划滦州起义,反对清廷。凭借他的才华,他逐渐晋升为高级指挥官,参加了许多战争,如攻击张勋的辫子士兵和袁的战争,成为中华民国的著名将军。在中华民国初期的军阀混战中,孙岳成为直接军阀的重要将军,率领部门参加了直接奉献战争。
民国十三年,厌倦了军阀争霸的孙岳与冯玉祥联合起事,囚禁曹坤,共同发起驱逐清朝皇帝溥仪出宫的行动。在他们的规划指挥下,鹿钟麟于当年11月5日下午将溥仪率领的清朝皇室成员驱逐出紫禁城。早在明朝,他的祖先大忠臣孙承宗就名震一时,时人敬佩他的忠勇,有人曾说过:灭清者必为其子孙。没想到300年后竟然如此巧合。
明朝的一名武将被清军杀害。300年后,他的后代将清朝溥仪赶出皇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