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在座的各位有没有听过《十三将士归玉门》的故事?历史记载,当时驻守玉门关的中郎郑中,看到这13名勇士归来,感动不已,亲自为他们洗澡换衣服,并为皇帝上疏为13名勇士请功:“恭以单兵守城,当匈奴数万人,连月逾年,心力疲惫,凿山为井,煮弩为粮,出于万死之望,无一生之望。前后杀死数百名丑虏,卒全忠勇,不为大汉耻,恭之节义,古今未有。宜蒙显爵,以厉将帅。”
[img]396847[/img]
不要为大汉感到羞耻!这五个字仍然很感人。这是怎么回事?公元74年,汉朝重新设立西域都护,任命耿恭和关宠为戊已校尉驻扎在疏勒市。第二年,北匈奴单独派兵攻打车主,杀死车主后王,转而攻打耿恭驻地,将其围入城市。这时,汉明帝已经死了,救不了士兵,车主国家背叛了汉朝,与匈奴共同攻击耿恭。
在长达一年的战争中,城市里数百名汉兵发誓要死血战,永不后退。如果没有食物,他们会煮盔甲里的兽皮。如果他们没有水,他们会从马粪中榨水。不管怎样,他们就是不投降。八个月后,匈奴的进攻每天都在继续。城里的箭都用光了,士兵们用石头砸了,最后只剩下几十个人了。然而,围城里有成千上万的匈奴人。在小疏勒城下,匈奴人的尸体遍地都是。北匈奴单独劝说自己投降。只要耿恭投降,就可以授予高官厚禄,并将单身女儿嫁给耿恭。耿恭决心在匈奴军队面前斩首匈奴使者,以表明他生来就是一个大汉人,死去是一个大汉鬼。
数十名汉兵坚守城市,他们相信祖国不会放弃任何人。就在耿恭在西域激战的时候,万里之外的东汉首都洛阳、皇帝和大臣们也在进行激烈的辩论:要不要派救兵?反对派说,当我们收到消息时,他们已经被匈奴包围了,当我们的援军到达时,他们可能已经失去了骨头。这时,司徒鲍昱站出来说了一句激动人心的话:“今使人在危难之地,急而弃之,外则纵蛮夷之暴,内则伤死亡之臣。此时若不救之,匈奴如复犯塞为寇,陛下将如何使将?“这是古版的“不放弃,不放弃”—大汉一定要拯救自己的英雄,永不放弃每一个人。
[img]396848[/img]
血腥的汉章帝立即下令:张掖、酒泉、敦煌三县、姗姗国军队7000人,迅速救援疏勒城仍在拼命抵抗的汉军。天上下,有人说大雪封山,不想往前走。然而,耿恭的下属范羌坚决要翻越天山,于是他独自带领2000部队前往救援老首长。疏勒城下救援的汉军和围城的匈奴军激烈战斗。城外的杀戮震动了守城的唯一26名士兵,两支汉军相拥而泣。两队汉军合兵,战而退,最后回到玉门关,坚守疏勒的26名士兵只剩下13人。
史书记载,他们“穿着衣服,形容枯萎”,伤痕累累,但目光如火炬,死死握着手中的武器。汉章帝大为感动,将这13人全部授予骑都尉官职。他们是伟大的胜利者。现在回顾汉军的守城救援,不禁感叹当年汉军的实力。成千上万的匈奴铁骑,加上西域叛军,也没能打败这几百人,这并不夸张。无论是组织制度、将军能力、武器装备、士兵素质,汉军都是当时世界上战斗力最强的部队。
永远不要为大汉感到羞耻,这就是大汉的脊梁!汉军奔袭2000里救13名士兵回玉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