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宋史》记载,赵旭从小就“好学,到日晏忘食”。当王子喜欢读韩非子的时候,他对法家“富国强兵”的艺术很感兴趣;我还读了王安石的《上仁宗皇帝的言事书》,非常欣赏王安石的理财治国思想。
[img]396103' />
宋神宗赵顼
神宗即位时,北宋的统治面临着一系列危机,军费巨大,官僚机构臃肿,政费多样。此外,辽西夏每年赠送大量年币,使北宋财政年年亏空。据宋史介绍•据《食品志》记载,到治平两年(1065年)亏空已达1570多万元。由于豪强兼并,广大农民反复暴动反抗高利贷盘剥和赋税兵役加重。值此内外忧患和财政困倦的时候,神宗并没有气馁,试图“思考历代的弊端,振作起来”,表现出“努力治理,大有可为”和“奋然为雪数世之耻”的政治气概。
[img]396104' />
宋神宗赵顼
赵旭在即位前就已经听说过王安石的政治抱负和才华,并且“因为想见别人”,所以即位不到几个月,就让王安石出任江宁知府。几个月后,又召王安石为翰林学士兼侍讲,寄以治国安邦的厚望。神宗对王安石的重视引起了朝老臣的不满。宰相韩琦执政三朝,本该协助新帝,有所作为,但见神宗提拔新人,却坚辞相位,判相州。神宗问:“清去谁属于国家?王安石怎么样?韩琦说:“安石为翰林学士有余,处辅毕之地不可。他反对王安石执政。元老重臣富璧在罢相位时,也不同意任命王安石,而是推荐文彦博。对此,神宗要么以不答对方,要么以默默置之,坚持自己的想法。除老臣外,当朝大臣如参知政事吴奎、御史中丞吕谆、参知政事唐介、侍读孙固等也都是王安石“护前自用”、“讨论迂回”、以“狭窄少容”为理由,强烈反对王安石为相。面对各种阻挠,神宗不以为然,力排众议。西宁二年(1069年)二月果断拜王安石参政,委以重任,揭开了变法图治、富国强兵的序幕。
据《宋史》记载,宋神宗赵旭如何利用众议启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