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著名导演陈凯歌执导的古装魔幻大片《妖猫传》正在各大影院上映。
剧中以妖猫复仇为主线索,引发了几十年前的一个旧案——唐玄宗最宠爱的杨贵妃。她在马尾坡兵变的过程中死了吗?
这部电影给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杨贵妃不是上吊死亡,也不是被高力士勒死,而是被江湖术士愚弄,安乐死。
[img]394349' />
当然,这部电影毕竟是一部电影。对于这样一部神奇的大片,编剧可以在情节上无拘无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然而,尽管这是一部神奇的大片,但它毕竟围绕着杨贵妃之死的谜团,花费了巨大的空间。
而且,通过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那么,问题来了——历史上的杨贵妃是如何在马尾坡兵变的过程中结束自己的生命的?
如今,金碧辉煌的大唐皇宫已经变成了泥土——不可能像查找清史资料一样翻阅宫中留存的档案。
[img]394350[/img]
那么,我们只能从记录唐代历史史料最详细的正史——《旧唐书》和《新唐书》中寻求答案。
与《新唐书》的简洁相比,《旧唐书》中关于杨贵妃死亡的记载更为详细。
安史之乱爆发后,腐朽的唐朝对凶残的叛军基本上处于无法抗拒的地步。
不久,都城长安的最后一道防线——潼关,也被安禄山顺利夺冠。
这时,唐玄宗心里很清楚,对自己和大唐王朝来说,现在已经没有屏障可依赖了。
如果你想延续你的生命和唐朝的气数,你必须逃避这条路。
[img]394351' />
很快,在唐玄宗的指示下,朝廷文武百官、皇家禁卫军、杨贵妃兄弟姐妹都准备逃跑——事实上,除了食物和衣服,没有什么可准备的。
当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大量皇家卫兵的护卫下来到长安市西约100英里处的马尾坡时,随行的皇家卫兵发生了变化——他们非常清楚,唐朝和士兵可以沦为今天尴尬的样子,这完全是杨的兄弟姐妹造成的。
更巧合的是,安禄山举兵造反时,也公开指出了杨国忠的罪(以及禄山叛、露号数国忠的罪)。
此时,广大士兵要求杀死杨国忠的呼声越来越高。
[img]394352' />
起初,唐玄宗还看着杨贵妃的脸,给予保护。
后来,为了防止士兵哗变,唐玄宗干脆采取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很快,禁卫军将军陈玄礼私下找到了皇太子李亨(后来的唐肃宗),并如实告诉了皇太子李亨当时军营里岌岌可危的情况。
陈玄礼说,军中士兵普遍对杨国忠不满,如果此时不杀奸臣杨国忠,很可能会引起士兵们的轩然大波。
[img]394353[/img]
在这个关键时刻,王子李恒同意陈玄礼的建议——杀死杨国忠,以发泄士兵们的怨恨(禁军将领陈玄礼密启王子,杀死国忠父子)。
当然,唐玄宗自然知道杀杨国忠这样的大事。
他没有站出来阻止他,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毕竟,他的生命比杨国忠的生命要珍贵得多。如果他站出来干涉,导致现场失控,后果将难以想象。
杀死杨国忠后,唐玄宗深深地松了一口气。
在他看来,他已经听从了士兵们的意愿,处死了杨国忠。我已经按照你的意思去做了。你应该停下来!
然而,过了一会儿,唐玄宗竟然发现外面的士兵,却不打算放弃。
[img]394354[/img]
唐玄宗心里很郁闷,便让高力士去打听一下原因。
高力士回来后,唐玄宗从高力士那里得到了答案。
答案是四个字,这四个字是“贼本还在”。
编纂《旧唐书》的史官们也对这本“贼本”进行了相关的解释——“盖指贵妃也”,意思是杨贵妃的祸根。
原来,杀死杨国忠后,士兵们的怨恨并没有真正发泄出来。大灾难的根源——杨贵妃依然逍遥自在,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因此,四军不散,玄宗派兵宣问。贼本尚在,盖指贵妃也)。
当高力士第一次说完这四个字时,唐玄宗立刻感到困惑——他从来没有想过会和他最爱的女人分开,更不用说再见了。
@ 心乱如麻的唐玄宗对高力士的禀报没有任何指示——要不要为了满足士兵们的愿望而处死杨玉环?
直到过了一会儿,高力士又重复了一遍,唐玄宗才下定决心——为了大唐江山,他不得不让自己最爱的女人先走一步。
[img]394355' />
最后,唐玄宗下诏,给杨贵妃白丝一条,用于上吊。
过了一会儿,杨贵妃在马尾坡附近的一座佛堂上吊自杀(力士复奏,帝不得已,与妃诏,便吊死于佛室)。
据《老唐书·杨贵妃传》记载,杨玉环在马尾坡上吊自杀时,年仅38岁(时年38岁)。
当然,对于这种被皇帝赐死的人来说,背后没有排场可说。此外,当时军队混乱,唐玄宗下令将杨玉环的尸体埋在附近驿站西路一侧(埋在驿站西路一侧)。
埋葬时,也很简单——连一口简陋的棺材都没有,就用紫色的被褥包起来,匆匆埋葬(裹尸以紫茵为主)。
安史之乱平定后,已经是太上皇帝的唐玄宗,想把杨贵妃改葬在皇家陵园,以安慰自己的相思之苦。
[img]394356[/img]
然而,唐玄宗的想法一提出,就遭到了当时礼部侍郎李奎的反对——在李奎看来,杨玉环的死是一件正确而快乐的事情。如果太上皇现在想重新安装杨玉环,一定会给以前参加护送的士兵一种非常敏感的感觉——我们这些人逼死了杨贵妃,现在世界太平了,太上皇会翻旧账,找自己的麻烦(今天埋葬公主,恐怕士兵的恐惧)
最后,经过仔细思考,唐玄宗打消了公开为杨贵妃改葬的念头。
然而,对于自己心爱的女人,唐玄宗还是放不下。
不久,他与朝中的文武官员进行了一场游击战——既然你不允许我大张旗鼓地为爱妃改葬,我会保持低调,找几个亲信的太监,让他们搬杨贵妃的坟墓(在皇帝的秘密命令中,在他的研究所改葬)。
[img]394357' />
当几个太监挖出杨贵妃的坟墓时,杨贵妃下葬时包裹的紫色床上用品已经腐烂不见了。
至于杨贵妃自己的尸体,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唯一能带回唐玄宗的是杨贵妃身边的一个贴身香包(皮肤不好,香包还在)。
太监回来后,如实把细节告诉了唐玄宗,还把杨贵妃的贴身香包交给了唐玄宗。
俗话说得好——见物思人!
为了寄托自己的思念,悲伤的唐玄宗特意找了一位画家,选择了一幅与杨贵妃本人最相似的画像,挂在其他宫殿里,让他早晚相思(上帝的乃令图形在另一个宫殿里,日夜看)
杨贵妃真的像《妖猫传》一样死在马崽坡吗?唐书是这样记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