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成为皇帝,建立了明朝,改变了元洪武。开国后,朱元璋开始以公爵、侯爵和伯爵为主要功臣。在明朝的六公中,有五个人因军事成就被封为公爵,而只有一个人被封为文臣。他是韩国公李善长。
李善长,字百室,濠州定远人。李善长从小就喜欢读书,熟悉各种学说,有策略。朱元璋率领义军攻克滁州时,李善前往投靠,从此也揭开了两人几十年的搭挡之路。朱元璋命李善长负责图书,能够规划重大事务。此外,他还负责供应和协助朱元璋选拔各级将领。可以说,李善长是老朱最亲近、最信任的文臣。朱元璋是江南行中书省平章,以李善长为参议,其军机进退、赏罚章程多由李善长决定。朱元璋称吴王时,任命李善长为右相国。李善长通晓典故,裁决事务非常迅速,善于辞令。朱元璋前后率军征讨,都命李善长留守,将军顺从,居民安全,为前线士兵运输兵役、粮食工资,从不缺。堪称能臣。
[img]392898[/img]
洪武元年,朱元璋以李善长为左丞相统治军国重事。不仅如此,老朱连册封后妃、王子,确定六部官制,讨论官民丧服、朝贺东宫礼议均由李善长诸儒臣商议执行。洪武三年(1370年),老朱封李善长为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封韩国公,年禄四千石,子孙世袭。并授予铁券,免李善长二死,其子免一死。
李善长在开国六公中排名第一,在诏书中将他比作萧何,对他赞不绝口。但李善长外表宽厚温柔,内心却爱嫉妒,待人苛刻。他的大权独揽,任命私人,各种依赖权力和傲慢的违法行为也逐渐让老朱对他越来越不满。此外,淮西众将视其为首,文武大臣勾结,容易结党谋私。洪武四年(1371年),李善长因病辞职(估计是老朱让他回家养老)。洪武九年(1376年),老朱把女儿临安公主嫁给了李善长的儿子。
[img]392899' />
洪武13年(1380年),震惊世界的“胡卫庸案”发生,胡卫庸(李善长因谋反被杀,涉案多,处死者多,但李善长依然如故。不知道收敛的老李也不知道是不是老年人迷茫。洪武二十三年,从信国公汤和那里借了300名卫士建了一座大厦,并多次要求赦免参与“胡卫庸案”的亲戚丁斌。老朱怒不可遏,将丁斌治罪。经审讯,丁斌供认李善长参与胡卫庸谋反事。胡卫庸曾派人劝李善长参加,但李善长说:“我老了。我死后,你应该照顾好自己。“听到这句话的朱元璋下令处死76岁的李善长及其家人、妻子、女儿、弟弟、侄子等70多人。不得不说,一代权相落得如此之下,是罪魁祸首。
76岁时,大明开国第一文臣与全家一起被全家抄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