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世纪中后期,一位名叫黄森屏的明朝总兵带着数千人和邻居下南洋。根据《婆罗渤泥史》记载,这群人的南下目的是使婆罗洲,帮助新成立的明朝宣传国威。
[img]392862[/img]
但不幸的是,天气并不美丽。黄森屏及其代表团乘坐的船只在婆罗洲(今加里曼丹岛)北部海域遭遇暴风雨,不得不强行登陆一条小河(因此被命名为“中国人断手”河)。
黄森屏上岸后,两岸都是毒虫纵横的原始森林,回头看被摧毁的船只。为了生存!黄森屏立即带领幸存的年轻人穿越雨林,在毒虫中挖出了一个平地营地。
同时,为了抵御滋扰他们的土壤,黄森平迅速沿着断手河修建了自卫要塞,形成了一支士气高昂的中国武装部队,将断手河流域拖在手中。
它成为当时加里曼丹岛的第四大军事存在。在此之前,该岛分别由来自菲律宾的苏禄苏丹国、印尼的马里巴歇帝国和当地的渤泥国划分。
[img]392863' />
其中,渤海泥浆国家最弱,随时可能被吃掉!因此,为了保护渤海泥浆国家开始积极接近新兴的外国家庭黄森屏,它需要中国的武装力量来阻止印尼和菲律宾的“客人”。
当时,黄森平也在积极寻求留在加里曼丹岛的合理性。因此,两者一拍即合。渤泥国承认中国对断手河流域的所有权,而黄森平则帮助渤泥国不被摧毁。
为了表达合作的诚意,渤泥国王亲自将黄森屏命名为“并肩王”,并与渤泥国分享王权。他还命令王室成员与黄森屏人通婚。他的弟弟娶了黄森屏的妹妹黄元丽。到目前为止,渤泥王室和黄森屏家族已经开始了不分你我的历史。
后来,凭借丰富的领军经验,黄森平击退了菲律宾苏禄苏丹国,试图吞并渤泥国,拯救了渤泥国。随着军事力量的突出成就,黄森平逐渐成为渤泥国的实际国王。
[img]392864' />
然而,更有价值的是,这位在海外“成功”的明朝“总兵”仍然保持着“中国心”。据《明史》记载,黄森平于1408年主动返回中国,与永乐皇帝朱迪见面。
而且,由于年纪大了,“老死”在南京,他在死前向皇帝提出“境土全属”,要把自己完全控制的断手河流域奉献给明朝。然而,令人尴尬的是,当时的交通不够好。
在与谋臣多方权衡后,朱棣出于对“鞭长莫及”的担忧,委婉地拒绝了断手河流域属于大明朝,只把它作为一个特殊的藩属国来照顾。
就这样,中国失去了获得南洋飞地的绝佳机会。更难说的是,这片被拒绝的土地今天已经成为一个超级富裕的国家——文莱,依靠丰富的沿海油气资源,在人均GDP上碾压了中国三倍多。(根据世界经济信息网发布的《2016年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世界排名》,文莱人均GDP已达26935美元,而中国只有8123美元。)
600年前,中国拒绝了这个海外飞地,现在肠子都悔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