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人眼里,诸葛亮和刘伯温是中国古代谋士中的顶尖人物,但世人不知道的是,宋代有一位名叫赵普的谋士。这个人可以被称为中国古代最好的谋士。他当了三任宰相,并协助了两位皇帝。
赵普(922-992年)是幽州蓟人,15岁时和父亲一起搬到洛阳。这个人从小学政治,是五代到北宋初年著名的政治家,也是北宋的开国英雄。因为赵普喜欢读《论语》,所以他说“一半的论语治天下”。
所谓千里马,也需要伯乐去发现,赵普一生的辉煌始于赵匡胤攻打滁州的时候。当时,宰相的范围邀请赵普担任军事法官。这时,恰逢赵匡胤的父亲在滁州康复,赵普鞍前后照顾他。此外,赵普能力出众,言行聪明,逐渐受到赵匡胤的赏识,逐渐成为赵匡胤的工作人员。
[img]391256[/img]
说到宋朝的建立,自然离不开著名的“陈桥事变”,这一事件是在赵普的指挥下进行的。显德七年(960年)正月元旦,传契丹勾结北汉入侵。宰相范质仓促之间,派赵匡胤率军北征,但在路过陈桥驿时,赵普等人向赵匡胤提出建议,假装喝醉,使其杏黄龙袍加身。此后,赵匡胤迫使柴宗退位,建立了宋朝,历史上被称为宋太祖,但此时的朝廷官员,仍以后周的官员制度为主。
虽然赵匡胤建立了宋朝,但北周留下的问题并不少。特别是后周,义成军节使李军和扬州淮南节使李重进。他们拒绝接受赵匡胤的皇帝,拒绝出兵,这是宋朝的一个大问题。
两人发起的两场战役,赵匡胤都在赵普的建议下大获全胜,赵普得以升职,走上了政治舞台。
宋太祖平定李军和李重进叛乱后的一天,召见赵普问道:“为什么唐末以来,皇帝换了八姓十二君几十年,战斗无休止?有什么好办法可以从现在开始摧毁世界的士兵,建立一个国家的长期计划吗?”
赵普建议:“这个问题的症结在于藩镇权力太重,君弱臣强,治理方法也没有什么巧合。只要他削弱自己的权力,控制自己的钱谷,收集自己的精锐士兵,世界自然就稳定了。”并提出了以杯酒释放士兵权力,从而分化权力的政策来实现这一目标,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赵普自然会升职,官员会成为枢密使,检查学校会保护太多。
后来,赵普的政治才华逐渐显露出来,宋太祖越来越依赖他,因此他被提升为首相。赵匡胤经常在深夜与赵普讨论政策问题。开宝两年(969年)冬天,赵普生病了。宋太祖亲自去中书省看望他。然而,居首相的赵普逐渐独裁,并以权谋私收受贿赂,最终被降职并调出军事部队。
[img]391257' />
俗话说“金子总会发光”。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宋太祖去世,宋太宗赵光义继位。不久,赵普被封为宰相,帮助处理政治事务。陵战败,卢多逊迁往南方,是赵普的功劳。
多年后,赵普调任武胜军节,检察院太尉兼侍中。雍熙三年(986年)春,宋太宗攻打辽国,亲征幽蓟,战争延期,长期没有班主任。赵普听说宋太宗的班主任反复回北京休养。赵光义感受到了自己的功劳,崇拜他为宰相。到目前为止,他已经三次成为一个阶段,帮助两代国王。
春华三年(992年),赵普多次上书要求告老归乡,均被否决。同年7月14日,他在洛阳生病,71岁。宋太宗赵光义听到这个消息后很难过。
中国古代最牛谋士,当了三任宰相,陈桥事变,杯酒释军权都是他想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