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和司马懿是三国生死大敌,一个是蜀汉丞相,负责蜀国军政,一个是曹魏太尉。后来篡夺魏立晋,都是“智近恶魔”的巅峰智者。他们在祁山打了好几年,直接影响了三国后期的走向。在浪漫版中,他们相爱相杀,但从历史资料来看,并不是一部深情的浪漫剧。
诸葛亮在司马懿眼中:
1.晋书宣帝纪:帝哥傅书问军事,帝复书说:“野心大却没有机会,多谋而少决,好兵却没有权利。虽然他提卒了10万,但他已经在我的画中堕落了。”也就是说,诸葛亮雄心勃勃,却不知机微。他计划了很多,但决策很少。他喜欢用兵,但不知道权力的变化。虽然人多势汹汹,但消灭他指日可待。
[img]391080' />
2.《三国志·诸葛亮传》:而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说:“天下奇才也!”也就是说:司马懿等诸葛亮撤退后,查看其营寨痕迹,佩服诸葛亮的才华。
3.《太平御览》引《语林》:诸葛武侯和司马宣王在渭滨作战,宣王服务,让人看武侯,素舆葛巾,拿着白发(羽)扇指挥,三军随其进止。宣王叹了口气,说:“可以说是名人。”也就是说,司马懿看到诸葛亮坐白车戴葛巾,用白羽扇轻松指挥,感觉很高,逼得满分。
[img]391081' />
诸葛亮眼中的司马懿:
1.《汉晋春秋》:亮自至,数挑战。宣王也表示要求战斗。使卫尉辛毗邻节以制之。姜维说:“辛佐治仗节而来,贼不复出。”亮说:“彼本没有战情,坚持要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军,君命有所不受,苟可制吾,岂千里请邪!”也就是说:司马懿就是不想上战,怂货一个,还跑大老远请父母的意见。
[img]391082' />
2.《通典》:宣王使2000多人就军营东南角大声说自己万岁了。亮使问道,回答说:“吴朝有使来,请降。”亮说:“计吴朝一定没有降法。卿是六十岁老人,何必这么麻烦?”这是诸葛亮的吐槽,抱怨东吴的投降。司马懿,你快干培根了。你能积累一些美德吗?
3.《魏氏春秋》:梁不仅多次派使交书,还致女人之饰,以怒宣王。意思是:娘炮,有一种就出来啊。
[img]391083[/img]
在空城计的浪漫版本中,司马懿主动撤军,两人实现了双赢,关系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留下了永恒的故事。然而,从史料来看,司马懿虽然尊重诸葛亮,但并不害怕。诸葛亮作为一个完美的道德人物,在面对司马懿时尽了最大的努力。两人的画风应该是这样的:“诸葛亮说,男人出来;司马懿回答说,我就是喜欢你看不起我,却又无可奈何的样子”。
参考文献:
1.《三国志诸葛亮传》
2.《晋书·宣帝纪》
[img]391084[/img]
诸葛亮和司马懿是生死敌。双方眼中的对手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