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必须说,这一军功章不仅记在汉宣帝的君臣身上,也记在汉匈战争爆发后几代汉朝军民的血腥斗争中。
只要看看汉宣帝即位初期匈奴的情况,就知道汉宣帝在这个时候迎来了多好的历史机遇——简直就是前人打出来的“大馅饼”。
尽管由于汉武帝晚年战略用人不当,匈奴还是在几次大战中狠狠地咬了汉军几口,甚至汉武帝的姐夫李广利也被俘。但汉匈双方的强弱不但没有扭转,反而进一步拉大。汉武帝死后的几年里,匈奴反复攻击汉朝,不仅根本啃不动汉军的边塞堡垒,只要被汉军抓住,就会迎头暴打。典型的汉昭帝元凤元年(公元前80年),2万匈奴兵入侵,却一头扎进汉军口袋,900多人被杀,带兵的瓯脱王被俘。
此时,汉朝虽然经历了汉武帝晚年的几次出塞作战失败,但边境稳定的预警体系已经建成。再加上大量的移动骑兵,只要匈奴人敢来,他们就会踩进坑里。来来回回是很常见的。在西汉文景治理时代,匈奴人经常长期驱逐入侵,轻松掠夺一片“好日子”,完全消失了。
[img]390374' />
@ 公元前74年,当汉宣帝刘询登基时,他不再面对汉武帝登基初期主宰草原的凶残匈奴,而是一个“诚实”匈奴人,内乱无章,顺从地抓住汉朝的尾巴。解决匈奴问题的战略主动权已经牢牢掌握。
但不要认为匈奴在这个时候没有威胁。虽然他被汉朝教了几千遍,但他的脑海仍然很糟糕。当汉宣帝第一次登基时,他钻了一个漏洞。在汉宣帝坐在龙椅上之前,匈奴人面临着西域乌孙国士兵的压力——他们不能激怒汉朝我先惹你汉代西域属国乌孙!先吞下乌孙恢复活力,再和你汉朝算账。但这种精明的算盘,却是到底找错了人——汉宣帝刘询。
与这种良好的情况相比,这是汉宣帝击败匈奴的最重要原因:汉宣帝在历史上非常低调,但他是一个有能力的政治家,特别是军事愿景和战略技能,即使在汉朝400年的皇帝中间,他也是绝对的领导者。
公元前72年,匈奴入侵乌孙的消息传到长安时,正如匈奴预料的那样,西汉朝的大厅里发出了反战声,理由也冠冕堂皇:乌孙离得太远,军队派出了老兵。但令匈奴人惊讶的是,尽管朝廷争吵,汉宣帝还是强烈讨论:汉朝使者常惠紧急前往乌孙,动员乌孙国5万军队进行紧急战斗。而汉朝十六万精锐也五路齐发,不惜一切代价与匈奴拼搏!
这样一场激烈的战斗,叫气势汹汹的匈奴人顿时吓腿软,汉军还没杀,各路匈奴军就撒腿跑光了。五路大军一路碾压五个月,只杀死了1000多名匈奴士兵。然而,匈奴更出乎意料的是,他们逃脱了汉宣帝的明面攻击,但他们没有逃脱一记冷拳:汉宣帝派来乌孙的使者常辉抓住战斗机,指挥乌孙军队对匈奴发动突袭。他们不小心把匈奴右谷礼王庭带走,杀死了4万多名匈奴人。这位曾与大英雄苏武一起被匈奴囚禁的汉使,在天空中取得了胜利。
与那些满足于现状的皇帝不同,汉宣帝的下一步行动更加务实:自公元前68年以来,汉宣帝命令在西部领土的著名汉军将军郑吉,以1500名汉军和1万名西部军队的规模与匈奴的西部领土作战。经过八年的血腥苦战,天山南北最终屈服于汉朝,匈奴日逐王,向汉朝投诚。汉代新设的西域都护府,将广阔的西域大地纳入中国版图。
[img]390375[/img]
与汉武帝时代相比,魏青霍去病血战匈奴的辉煌,汉宣帝看似低调的开拓领土,却展现了另一个大国的战略智慧:以软硬兼施的手腕,一步一步的战略,以最低的战争成本夺取最大的战略目标。登基不到十年的汉宣帝,用这种完美的智慧,几乎吐血。
在公元前60年,不知自己有多少肉的匈奴虚鹿权渠单于亲率大军逼迫汉朝边境,豪言壮语要狠狠打一把。出乎意料的是,汉军名将赵充国摆开阵势,竟吓得匈奴军不敢前进。虚鹿权渠单干拉了几声后慌慌张张地撤退,事后连羞带气都死了。之后几位匈奴王爷画地为牢,为抢单位杀得天昏地暗,几年竟“杀”出五个单于。匈奴早已被汉朝大放血,现在更是四分五裂。
如此热闹,甚至许多曾经反对攻打匈奴的西汉大臣也像鸡血一样兴奋,不停地喊着要出兵匈奴,彻底抹去匈奴。但是多年来,匈奴的汉宣帝很容易挥挥手: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还要兴师动众出兵呢?军事压迫加招降?
因此,汉匈边境的奇怪场景再次发生。五个匈奴人独自杀死了黑暗的土地,他们的下属跑到汉朝边境投降。当匈奴呼吁韩邪单控制权力时,他发现自己伤亡惨重,即将成为汉军案板上的弱肉。美女王昭君未来的丈夫终于知道了兴趣,跺着脚喊道:别打架,我来长安投降!
[img]390376' />
公元前51年,匈奴呼韩邪单于正式来到长安,向汉宣帝鞠躬。这个繁荣的时代吸引了长安城的人,骄傲地冻结了这个伟大的历史时刻:从公元前133年马邑山诱敌战争开始,经过几代男子82年的血腥牺牲,西汉王朝终于赢得了卫国战争!百年国耻,此刻洗雪。
汉宣帝继承了几代皇帝的辛勤工作,以其睿智的战略智慧平静地赢得了胜利,也毫无争议。他可以被称为中华民族的英雄,堪称卫青霍去病。即使两千多年后,他伟大国家的战略智慧仍然辉煌,值得后人的敬仰和学习。
为什么汉宣帝能打败不可一世的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