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问一个士兵最好的归宿在哪里,那无疑是战场。如果你能全身心地投入到马革裹尸中,那将是军人的荣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有许多好将军。然而,当帝国衰落时,只有一个人因过度劳累而死于岗位。他是瓦尔特·冯·赖歇瑙,被称为天才元帅。
当你看到名字中间有一个“冯”字时,你一定知道这是另一个来自贵族的普鲁士兵。
1884年,赖歇瑙出生在卡尔斯鲁厄的一个贵族家庭。他的父亲也是一名炮兵将军。他的家庭背景可以说非常突出。然而,与许多传统贵族士兵不同,赖歇瑙并不喜欢以希特勒为首的政府。相反,他从一开始就成了胡子的粉丝,不遗余力地为他摇旗呐喊。
虽然这种奉承行为让同事们鄙视,但人们并不在乎。他们只是寻找希特勒,不断地呼唤希特勒,收买人们的心。
1934年8月2日,德国总统兴登堡去世后,希特勒与德国民主派彻底撕破脸皮,开始了控制权竞争。此时,赖歇瑙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成功地说服了国防军总司令弗里奇忠于希特勒。因此,民主派惨败,希特勒成功登顶。
[img]390085' />
根据最初的计划,赖歇瑙将取代弗里奇担任国防军总司令,但正如前面所说,许多国防军内部的人不喜欢他,并强烈反对。希特勒别无助,只能让他先担任第十集团军司令。
既然人脉行不通,就只能靠实力说话。重要的是赖歇瑙真的有这个实力。
1939年,赖歇瑙部闪击波兰,成为德军最快的一支,率先抵达华沙,获得第一名。在接下来的法国战役中,一系列的组合攻击让法国人感到困惑。赖歇瑙曾经被称为最杰出的军事天才。
然而,说到赖歇瑙最经典的战斗,那就是比利时之战。这是一场战斗。德国军队几乎以零伤亡的代价无力反击比利时。面对自称“金汤”的埃本·埃马尔要塞,赖歇瑙派出了78人的空降先遣团,乘滑翔机突破要塞后面,用炸药堵住了要塞的通风口。没有办法,要塞守军不得不顺从地出来投降。
在塞子被移除后,比利时的门户被打开了。此后,赖歇瑙强行渡过马斯河、阿尔贝特运河和斯海尔德河,利用分割包围作战的战术将比利时军队和英国军队分开歼灭。比利时国王不得不投降,他无法战斗和逃避。
这场经典战役至今仍被纳入西方军事教材。
赖歇瑙系列的出色表现可以说让希特勒长脸,充分证明了元首的眼光是杠杆。因此,赖歇瑙被授予元帅军衔。
[img]390086' />
然而,无论角色有多强大,如果他们选择与世界竞争,除了失败,他们别无选择。这是铁的历史定律。
希特勒在基辅战役中尝到了甜头,幻想着一举摧毁苏联,于是命令南方集团军队不顾一切地冲锋。然而,到11月,德军的环境进一步恶化,恶劣的天气和苏联红军的拼命防守使得德军难以行动,开始从进攻转向防守。
当时,南方集团军队总司令龙德施泰德意识到他不能再战斗了,所以他多次请命希特勒,但杀死红眼睛的希特勒听不进去。他一怒之下免去了龙德施泰德的职务,被赖歇瑙取代。
赖歇瑙一直坚决执行元首的指示,选择了顽强的抵抗,尽管他知道这场战斗相当于自杀攻击。由于苏联人刚刚发动了罗斯托夫战役,南方集团的军队损失了很多,防守的负担也增加了很多。赖歇瑙向军队发出了最后的指示:要么进攻,要么坚守已经占据的位置,永远不要退缩!
依靠自己出色的指挥能力,赖歇瑙真的坚持了一段时间,但就像无尽的小强一样,苏联红军越来越多,估计没有人能改变。据说赖歇瑙一夜之间担心白发,真的不容易啊!
1942年1月12日,赖歇瑙因过度劳累导致心脏病复发,终年58岁死于指挥岗位。
如果我们抛开战争的立场,赖歇瑙确实是一位非常强大的元帅,最终在工作中死亡,这也值得我们尊敬。然而,由于赖歇瑙选择站在纳粹的一边,赖歇瑙注定不会成为英雄。
他是希特勒最忠实的弟弟。他尽了最大的努力,最终死于指挥岗位